首页 > 媒体暨大
【中国科学报】暨南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并命名新物种
供稿单位: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2025-06-30 阅读量:

近日,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杨光团队与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教授尹芝南团队合作,通过对采集自广州市区水体的野生涡虫进行系统研究,历时3年成功建立了单克隆品系并在实验室繁育,于近日完成新物种鉴定,命名为“广州三角涡虫”,并在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的物种登记网站ZooBank获得新物种注册号。相关成果发表于《基因》(Genes)。

相关研究方法。研究团队供图

涡虫以其无与伦比的再生能力和超强的繁殖能力被誉为“再生之王”,即使大脑被切除之后仍能再生出完整大脑,是三胚层生物中唯一存在完全再生能力的生物。虫体中干细胞比例高达30%,存在脑、眼、神经、肌肉、肠、肾等器官,全身每个切割的微小组织块均可以重新再生成完整的个体,科学界称之为“刀下不死的生物”,是研究组织再生、器官发育和干细胞行为的重要模式生物。涡虫廉价的微小组织块3D培养体系,方便的基因沉默方法,富含干细胞的特点,将成为类器官前沿研究的理想模型,在药物筛选、毒理效应测试、干细胞与组织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中发挥独特作用。

长期以来,全球实验室广泛研究的涡虫品系主要为地中海涡虫和日本三角涡虫,在我国本土发现并实现大规模培养的品系较为罕见。研究团队通过形态学、分子系统发育学、染色体核型、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等方法,最终确认广州三角涡虫为一个独立的新物种,这一源自广州本土的重要发现,丰富了涡虫生物多样性宝库。同时,由于涡虫生活在洁净水体,营自生生活,该发现也进一步标志着广州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卓有成效。

涡虫体内含有大量干细胞相关的多肽和生长因子,研究团队希望利用“广州三角涡虫”提取和分离具有活性的蛋白和多肽成分,为人类抗衰老、创伤修复医疗器械、新药开发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源头种质资源。目前,由暨南大学孵化的科技创新企业——广东暨安特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建立起“广州三角涡虫”的工业化大规模繁育体系,并且进行了再生能力的确证,表明其具有卓越的完全再生能力,能为后续产业开发提供充足原料。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390/genes16060704 

原文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6/546580.shtm 

责编:李伟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