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年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5大板块共128场活动。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大会现场
大会发布了《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集》,汇集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收录了105余项案例,为全球高校、地方政府及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模式。其中,我校“以赋权改革加快推动大面积高效率钙钛矿光伏技术产业化”案例入选模式集。
我校成果转化模式案例入选《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集》
入选案例以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麦耀华教授团队“大面积高效率钙钛矿光伏技术”产业化项目为视角,介绍了学校赋权改革工作成效及赋能“新工科”领域研发转化经验。钙钛矿太阳电池是近些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光伏技术,有望同时在理论和量产层面实现较晶硅和薄膜的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未来或具备同时在地面和分布式电站中放量应用的潜力,被产业寄予厚望。学校通过“赋权+技术入股”模式,推动麦耀华团队孵化成立广东脉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完成三轮融资,在香洲区华发三溪5.0产业新空间(三溪智造港)设立钙钛矿太阳能光伏组件研发及生产总部,建成100MW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1.2米x1.6米钙钛矿吸光层薄膜实现量产,有力提升了我国新一代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
全球面积最大1.2x1.6㎡一体化成型柔性钙钛矿光伏组件下线
近年来,暨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工作,在赋权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体制建设方面先行先试,构建形成了“三赋双奔” (“科技赋权”“校友赋能”“金融赋资”;为成果找资本,为资本找成果)的转化举措,极大推动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
据了解,中关村论坛是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创办于2007年,论坛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高促会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校地企协同发展”为主题,设立了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题展,布局六大展区,重点展示海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高校硬科技成果和典型成果转化工作机制。
责编: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