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3月21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建制派出的第13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圆满完成为期12个月的医疗援助任务,平安回国。第13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凯旋欢迎仪式在附属第一医院举行。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孙彧、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民营医院和卫生社团组织联合党委专职副书记邓林峰、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交流合作处处长陈全、二级调研员杨波、广东省卫生健康对外合作服务中心主任黄晓亮、项目主管陈嘉泳、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梁燕、党委医学工作部部长孟宪军、对外联络处处长刘毓洁、总务后勤管理处处长张志、附属第一医院党政领导班子、上一届主要院领导、中层干部等出席活动,共同迎接暨南医者回家。
孙彧指出,暨南大学始终坚持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外交大局中勇担使命。作为本次援加纳医疗队的主力军,附属第一医院用实际行动擦亮暨南医学的金字招牌。他号召全校师生以医疗队为榜样,继续发扬“忠信笃敬”的暨南精神,在推动医学创新、深化国际合作中再立新功。
邓林峰代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欢迎第13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凯旋,他高度肯定了队员们在此次援外医疗任务中的突出表现,盛赞医疗队是“新时代最美的‘健康使者’”,用实际行动促进了中加友谊,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郭军表示医疗队以精湛医术和仁爱之心践行了“中国医疗队精神”,为中非卫生合作留下了独属于暨南医者的篇章。医院将继续秉承“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使命,为全球卫生健康事业贡献更多暨南力量。
医疗队队长张日佳作工作汇报,用一组组数据和动人故事还原援非历程。她表示,援非医疗工作是中非友谊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能够代表祖国和人民执行援外医疗任务,医疗队全体队员都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凯旋欢迎仪式)
第13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于2024年3月17日前往位于加纳首都阿克拉的中加友好医院执行援非任务。医疗队共11名队员,分别是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心内科、麻醉科、骨科、针灸科、眼科、神经内科、放射科、妇产科9个科别的9名医务人员以及翻译、厨师各1名。
(队员工作现场)
数据统计,援非期间医疗队共接诊门诊6305人次,住院447人次,抢救7人次,手术313人次,麻醉108例,中医针灸2391人次,X线检查1061份,心电图1246份,心脏彩超208份,眼科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超800人次。结合中加友好医院实际情况,医疗队因地制宜,为受援医院进行各类培训42次,举行专题讲座5场。此外,医疗队还为使领馆、中资企业及当地华人提供医疗服务1214人次,3次义诊、2次巡诊,圆满完成各类加纳华人体育赛事医疗保障5次。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当地民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让中国医术在加纳“落地开花”,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在加纳期间,医疗队聚焦“光明行”、“爱心行”、“中医行”。积极联动海内外爱心力量、当地华侨华人及团体,共同开展“微创在加纳,光明看世界”慈善手术项目。此外积极落实中非“卫生健康伙伴行动”。在加纳期间成功完成加纳首次中加双向转诊。为因患创伤性关节炎多方求医无果的加纳患者积极联系协调,令患者有机会来到医疗队派援单位附属第一医院医治,完成国际领先的右踝关节置换术,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归国前夕,加纳卫生部向医疗队颁发荣誉证书,高度评价医疗队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的贡献。此前,医疗队被中国驻加纳使馆评为2024年度“优秀领事协助志愿单位”。
(与受助者合影)
第13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用行动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兑现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更传递了中华民族的大爱与担当。
责编:周会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