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者视角
魏传光:以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现代化新广东
供稿单位: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24-04-03 阅读量:

    ■魏传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35673.16亿元,同比增长4.8%,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展望未来,广东必须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为全国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表率、树标杆。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使命,强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把“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作为“十大新突破”之首。过去一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在基础设施硬联通以及规则对接机制衔接软联通作用下,粤港澳大湾区以便利的营商环境和优质的生活环境,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在此创新创业,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未来要聚焦“一点两地”新使命,在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上取得新突破。广东要继续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作用,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要加强粤港澳合作,加快区域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高水平共建科研和产业合作平台,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要深化制度型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内对外开放中取得新突破,继续推进粤港澳三地在金融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口岸通关等领域规则衔接,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既需要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也需要科创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两者实现深度融合。2023年,广东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领域增加值分别增长83.3%、23.8%、17.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6.1%。这些亮眼的成绩就是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成果,与广东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分不开。

    未来广东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须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下功夫。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面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着力推进产业科技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新型工业化加强数字技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竞争力,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实现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重点在于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发展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的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城乡融合发展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自2022年12月起,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通过强县促镇带村,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未来广东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县域发展的总抓手,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向纵深推进,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要完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化典型镇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分类施策,立足各县域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引导其各展所长,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县域经济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强化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突出城乡产业培育,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有效发挥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借力“百千万工程”,将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拓展发展新空间,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让绿色成为广东的鲜明底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广东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六大行动”,奏响了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粤”章。

    未来要持续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不断赋予绿美广东新的内涵,以更高标准的生态建设营建更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从而推进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此,要精准发力植绿护绿扩绿,抓好生态保护修复;持之以恒抓治污,强化源头施治、系统综治、制度长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绿色成为广东的鲜明底色、重要特征;围绕结构优化抓“双碳”,持续减污节约降碳,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总之,要综合施策,加快构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格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 

(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本文系广东省社科规划特别委托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研究”(GD23WTC02)阶段性成果)

原文链接:https://epaper.nfnews.com/nfdaily/html/202404/02/content_10095051.html?from=weChatMessage

责编:李伟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