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者视角
李伟权:韧性城市有4大核心特征——承载力、复原能力、可靠性和智慧化程度
供稿单位:21世纪经济报道 文:丁莉 郑玮 发布日期:2023-11-30 阅读量:

韧性是城市应对挑战和变化的关键能力。

不管是过境不久的“苏拉”,还是接连来袭的“海葵”,亦或是其他突发事件,都对城市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尤其是对广州、深圳、东莞等超大城市而言,城市管理问题更加复杂。

面对这一挑战,各地应采取哪些措施,以确保高效和及时的应对?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以构建更具韧性的城市?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黄锦林,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李伟权。专家认为,韧性城市有4大核心特征:承载力、复原能力、可靠性和智慧化程度。在城市韧性建设过程中,要关注关键功能设施的备份策略,要加强制度基础和标准化预警监测。同时,智慧城市构建和全民参与,也成为推动广东韧性城市建设的关键路径。

运用现代技术应对暴雨洪涝

南方财经:作为沿海省份,广东省是极端暴雨高发区,城市内涝问题突出。在应对极端气候带来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方面,广东沿海、沿江等不同区域城市应如何高效、及时应对?需要注意做好哪些环节的工作安排?

李伟权:广东暴雨洪涝灾害应对措施相对健全,多地均积累了丰富的洪涝灾害应对经验。灾害来临之前,广东各级政府已陆续部署系列应急响应及救援准备工作,包括提前转移安置涉险人员、及时落实救灾物资及资金保障等。另外,广东各级政府也已逐步建立起应急救援能力强、人力资源充足的救援队伍。

概括来讲,灾害发生后的应对措施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要加强预警,包括对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的监测预警,做好风险点研判和受灾程度评估。另一方面,需根据预警做出相应预案,采取相关防范措施,比如停产、停工、停业、停课、停运等。尤其是对防汛薄弱点、内涝多发地带等,需及时排查隐患、转移人员。

关注韧性城市4大核心特征

南方财经:广东是人口大省,广州、深圳、东莞3城常住人口超千万。超大城市开展应急管理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李伟权:广东省辖内广州、深圳、东莞3市都是拥有超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内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密集,任何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等公共事件都有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因此,超大城市的应急管理工作也应重点关注两大领域:一是重点关注城市工业危险源及公共场所、基础设施的安全,比如公共交通等领域,一旦发生相关公共事件即需要多部门联合应对,管理难度较高,二是重点关注人员密集场所,城市系统容易受到人群干扰,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容易诱发人为灾害、事故灾害,并导致大规模扩散。

南方财经:在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目前广东做出了哪些创新性探索?还存在哪些短板?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城市韧性?

李伟权:韧性城市有4个核心特征:一是城市承载力稳健,抗压能力强;二是复原与重建能力强,在遭遇灾害后能最大程度、最快速度恢复城市基本功能;三是城市系统的可靠性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留有足够的冗余空间,对城市关键功能设施进行“备份”;四是智慧化程度高,能够快速进行决策,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

目前,广州、深圳等地市已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各部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对各类城市治理风险开展有效研判。特别是加大了社会参与度,逐步建立全民防灾减灾体系,并在智慧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

但同时,我们在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也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缺乏详细的规划体系等。未来,广东持续加强韧性城市建设,一是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制度基础,二是应打造标准化预警监测体系,对公共服务设施及重点安全隐患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建立防灾减灾电子地图,三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增加布设传感器,实现智慧资源共享和协同管理,从而提升城市综合应急处置救援能力,四是促进全民参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

原文标题:“苏拉”“海葵”两袭广东,如何让城市更“韧性”?专家建言4大策略

原文链接: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30909/herald/e095d89d98f44774100feb7b7100a81c.html

责编:李伟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