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暨南要闻
五洲暨南人相聚长沙,共话校地融合发展新篇
我校举行第七届海内外校友会会长与秘书长交流会、第八届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校友骨干培训班
供稿单位:对外联络处 文:郑帆 陈联 曾睿 农舒婷 发布日期:2025-11-17 阅读量:

五洲暨南人赴湘约,共绘校地融合发展新篇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11月15日,暨南大学第七届海内外校友会会长与秘书长交流会、暨南大学第八届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校友骨干培训班在长沙举行。今年是暨南大学建校119周年,活动由学校成立的第119个校友组织湖南校友会承办。活动汇聚了“五洲暨南人”,来自美国、加拿大、阿根廷、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喀麦隆、塞舌尔等近二十个国家,以及内地(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校友代表近500人齐聚星城。

活动当天同步举行了湖南省营商环境推介会、“暨南大学薪火伙伴传承基金”启动仪式等环节,为优质资源与优秀人才汇聚湖南搭建平台,也为凝聚校友力量助力人才培养筑牢桥梁。

暨南大学第七届海内外校友会会长与秘书长交流会总结大会

暨南大学第八届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校友骨干培训班开班仪式

“湘”聚暨南人,搭建“校友-母校-城市”联动桥梁

“暨南大学因侨而立,以侨而兴,是一所承担独特办学使命的百年侨校。”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孙彧指出,明年学校迎来建校120周年,各地校友会积极作为、开拓创新,广大校友在联络服务、组织建设、支持母校、服务社会等方面善做善成,以务实行动诠释了暨南精神。

湖南省海联会秘书长、二级巡视员雷五星以“崛起”“创新”“开放”“幸福”“魅力”五个关键词生动诠释湖南发展特质。他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暨南大学及广大校友的紧密联系,为湖南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增添动能;也期盼校友们充分发挥联通中外的独特优势,讲述湖南故事、介绍湖南发展。

在湖南省营商环境推介会上,湖南省文旅厅、商务厅湘江新区统战工作部(群团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分别围绕文旅产业、招商投资环境、湘江新区发展情况作推介,诚邀优秀人才及高校毕业生赴湖南考察投资、就业创业,助力湖南引才、引资、引智。

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表示,推介会是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契机,学校将秉持“服务校友、服务地方、服务国家”的宗旨,构建“校友-母校-城市”发展共同体,携手打造校地融合、共赢发展的新典范。

暨南大学湖南校友会已成立7年,在湘工作生活及湘籍校友广泛分布于金融、地产、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闻传媒等多个领域,持续在教育帮扶、产业协同、公益行动等方面贡献力量。会长周泽华介绍:“湖南校友会累计筹措助学金 200 余万元,已资助 1000 余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让‘忠信笃敬’的校训在三湘大地大放异彩。”

暨南大学校董、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将这场相聚称为暨南人的“五洲家宴”。身为湖南企业家,他创立的爱尔眼科已构建起覆盖亚、欧、北美三大洲的医疗网络,是从湖南走向全球的企业典范。他说:“湖南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创新精神与暨南大学‘忠信笃敬、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相得益彰。”

暨南大学校友、湖南金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毛冰花也是湖南“创二代”。她说:“母校‘忠信笃敬’的精神底色深深融入我留学创业、回国接手并发展金龙集团的人生轨迹。”十八年来,她带领企业从本土走向世界,产品已销往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金龙集团在湖南这块红色沃土上不断发展壮大,我深刻感受到这里的卓越营商环境”,她说道。

百廿将至,五洲校友为母校建言献策

当天下午,暨南大学第七届海内外校友会会长、秘书长交流会举行。来自全球90余个校友组织的代表,围绕母校“十五五”发展规划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港澳台侨及华裔新生代培养策略,以及如何将校友会自身建设深度融入学校发展中心任务等议题,分组展开深入交流,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

“暨南大学已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各类人才逾50万人。”总结大会上,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表示,此次在岳麓山脚下召开的交流会,既是思想的碰撞、情谊的凝聚,更是助力母校建设、服务地方发展的务实行动。

暨南大学校友总会会长胡军介绍,该会议已先后成功在广州、澳门、东莞、深圳、珠海以及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举办,覆盖海内外超110个校友组织、2500多人次,为全球校友组织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共话发展的平台。

会场席间,校友们纷纷追忆往昔。“暨大的特色就是‘全球一家亲’!校友遍布全球五大洲,无论走到哪儿,都能感受到这份专属的亲切感。”意大利校友蒋忠华的感叹,道出了无数暨大人的心声。2024年,深耕华文教育近 30 年的蒋忠华牵头筹建暨南大学意大利校友会,出任会长。如今,这支校友队伍已汇聚 100 余名成员,成为海外暨大人的温暖港湾。

暨大1989届中文系校友廖俊侨从东非印度洋上的岛国——塞舌尔而来。谈到母校暨大,廖俊侨始终记得那座“像桥一样的圆形拱门”,这启示他:“我们毕业生一定要成为海内外的桥梁,把这个桥梁做好、做得有特色。”移居塞舌尔后,他先后推动成立塞舌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非洲中华总商会、塞舌尔中国友好促进协会等多个侨团,持续促进中塞友好与中非交流。

“一家都是暨南人”,新西兰校友伉俪潘东杰与吴萌,有着代代相传的暨南情缘——潘东杰的父亲和吴萌的母亲均在暨大任教。为延续这份跨越两代的暨南情谊,2024年,潘东杰接棒暨南大学新西兰校友会会长一职,以实际行动凝聚当地暨大人,为海内外校友搭建起跨越万里的联结桥梁。追忆在暨大的求学时光,两人满心感慨:“暨大的学子来自世界各地,校友亦遍布五洲四海,这份经历格外珍贵且有价值。”

海内外校友发起设立“薪火伙伴传承基金”

为迎接2026年暨南大学建校120周年华诞,“暨南大学薪火伙伴传承基金”正式启动设立。启动仪式上,来自五大洲、港澳台地区及广东省各地市的校友代表共同发起倡议,官宣设立“暨南大学薪火伙伴传承基金”。该基金面向全球优秀港澳台侨及华裔学子开放申请奖学金,将为他们赴暨南大学求学提供支持,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与深厚的文化浸润,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时代使者。

“暨南大学薪火伙伴传承基金”启动仪式

1906年,暨南学堂在南京创办,首批21名印尼爪哇侨生负笈求学,开启了中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先河。建校之初,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华侨教育事业,其中,巴达维亚中华会馆董事潘立斋、梁映堂先生亲自护送侨生赴南京求学,传为历史佳话。此次“暨南大学薪火伙伴传承基金”的设立,正是对百年侨校办学初心的传承与回响。梁映堂先生之孙梁世桢,接棒祖父百年侨情,捐资助力;全球校友纷纷响应,爱心接力,共续华章。

目前,暨南大学已构建起涵盖政府奖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在内的学生奖助学金体系。近年来,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积极开拓社会资源,联合社会各界设立了20余项奖助学金,专门用于资助港澳台侨及华裔学生,包括古润金丝路奖学金、顺丰香港学生助学金、优秀澳门学生南粤奖学金等,已累计资助港澳台侨学生超2000名。

责编:周会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