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6月8日,2025年度暨南大学“AI+”应用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校友楼成功举办。历经层层选拔,最终评选出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4项,以及最佳人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应用创新奖各2项。本次大赛旨在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热情,鼓励学生结合计算机科学、医学、人文和艺术等多元视角,围绕教育、医疗、环保等社会需求开发AI创新方案,培养学生跨学科融合创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赛现场
本科生院教务处处长刘涛在赛前致辞中提出,数字技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正不断释放。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重塑教育形态、推动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他向全体同学提出了三点期待:一是以赛促研,永无止境地探索技术突破,持续开拓技术赋能空间;二是以赛促用,不断完善项目的应用性和商业性,让创新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正落地应用,开花结果;三是以赛促融,让共研共融蔚然成风,借助“AI+”创新大赛平台推动不同思维交流碰撞,共同构建共荣共赢的AI+创新共同体。
刘涛处长致辞
在项目展示环节,各项目团队通过系统阐述与专业答辩,充分展示不同学科与AI深度交融的专业亮点,体现了AI创新与科研实践充分结合的教育实效。其中,王仲晨团队的《“智药云航”——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医联体间智控无人机药物及样本运输管理先行者》项目,针对当前乡村医联体医疗急救运输不及时的痛点,将低空经济和AI技术结合,重点研发出计算机数据避障功能控制箱,以AI宏观把控设备电量,保障高载重长时间飞行,有效补齐传统运输事故率高、不普惠的短板。林颖彤团队的《五行智已——“AI+杏林”一站式数智化中医科普平台》关注中医科普质量低、对中医认知不足的社会问题,结合AI技术打造集知识科普、健康服务、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构建AI+中医一站式数字化平台。詹曼琪团队的《真探:AI赋能国际传播效能创新实践》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全媒体生产模式各环节中的应用,项目通过AI编程与智能化方法支持舆情分析及可视化,精准设置议题;以AI工具辅助事实核查,溯源视觉资料出处,评估AI合成占比;借助AI工具实现更具趣味性、更引人入胜的内容输出,取得了一系列的应用成效。黄毓乾团队的《基于P4可编程网络ASIC的持续性流量智能检测研究》响应当前算网融合的趋势,以可编程交换机为工作基础,开展持续性流量监测,致力实现动态负载均衡、结合集成学习方法与硬件交换机协同设计,从而保护服务器、提升服务器运行速度,弥补当前网安设备局限。项目运行实效已获充分认可,未来将与数据中心运营商、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展开合作,进一步拓展到大规模网络应用。
责编:常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