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由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主办、暨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承办、广州知识产权人才基地支持的“音乐、人工智能版权侵权及平台责任司法审判前沿问题”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番禺校区知识产权大楼举办。本次研讨会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的战略部署,紧密呼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5年“知识产权和音乐”主题及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议题展开。
暨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小欣致欢迎词。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院长洪适权、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王晓明、广州互联网法院院长宋伟莉、广东省版权协会常务副会长袁新迪、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法务部负责人马铁等来自高校、司法机关、行业组织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出席,共同探讨音乐版权保护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司法实践难题。
多方协同共话版权保护新挑战
研讨会开幕式由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郭宗杰主持。张小欣在致辞中指出,暨南大学正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学科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他指出,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指引下,需从国家战略高度探索人工智能与版权的协调发展路径。
洪适权肯定了广东数字龙头企业对音乐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AI+音乐”的各项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与解决,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在技术类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方面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凸显湾区司法特色。
王晓明结合司法实践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既激发创作活力,也带来确权、侵权认定等新挑战,广东法院将持续加强典型案例研究,推动司法规则与技术创新同步发展。
马铁代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副主席刘平致辞表示,流媒体与短视频平台借助AI技术为用户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音乐版权保护的前沿课题。他呼吁构建利益平衡机制,实现“科技向善”。
袁新迪提出,人工智能时代需通过版权服务产业创新提升公众版权意识,形成可复制的湾区经验。
四大议题深度剖析法律与技术碰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明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区)顾问王晔分别作了《AI时代音乐、表演、录音和平台》和《面对挑战、坚守本原、顺势而为》的主旨发言。
研讨会共设置四个单元,分别聚焦“音乐与著作权”建议删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建议删除“、”“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平台责任问题”和“机器学习的侵权与合理使用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每个单元均由知名专家学者主持,并邀请来自司法机关、高校、律所、企业的代表进行主题发言和与谈。
开放协作凝聚智慧共建版权保护新生态
研讨会闭幕式由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徐瑄作总结。她表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发展任重道远,唯有在开放协作中凝聚智慧、在实践探索中完善规则,方能回应时代之需。未来,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广州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期待与各界继续深化合作、凝聚共识,共同应对技术革新带来的法律挑战,探索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路径。
责编:李伟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