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暨南要闻
暨南大学获批自主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
供稿单位: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5-04-27 阅读量: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近日,国务院学位办正式复函国家民委,支持暨南大学等15所高校自主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这是我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将为探索国家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整体建设,服务大统战工作贡献暨南智慧与力量。

4月22日,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国家民委主任潘岳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民委副主任边巴扎西主持会议。潘岳指出,试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是民族理论正本清源、创新发展的源头工程,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基础工程,是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人才、凝聚各族学子人心的铸魂工程。要打破原有学科区隔,突破西方民族理论局限,用自主性、原创性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历史、中国道路、中华文明。

此次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是党的二十大以来,立足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战略全局,面向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决策。该学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科体系重构,解决教育根本命题,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我校作为直属于中央统战部的“中国第一侨校”,在涉港澳台侨等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方面拥有深厚底蕴、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学校早在1927年就设立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开展华侨问题和东南亚问题研究,经过百年积淀,已在多个与港澳台侨相关的领域形成特色,并设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多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具备整合资源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交叉学科博士点的充分理由与学科实力。

近年来,暨南大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已获批近5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30项省部级项目,并立项资助近百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设课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科研育人提供全面科研支撑。同时,学校面向港澳台侨学生开设了国情教育必修课与分类培养选修课,实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本硕博一体化,拥有坚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教学基础。

未来,暨南大学将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基础理论、话语传播、实践路径等研究方向,设置特色议题,强调学科基本理论建设和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学校将切实做好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程构建、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学生教育等各项工作,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增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港澳台侨专业课程,着力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后备力量。

责编:李伟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