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4月11日,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第一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据创新应用活动颁奖仪式在广东广州隆重举行。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副主任陈伟玲,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建华等领导出席仪式并致辞。暨南大学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与好未来联合团队JNU-TAL,在15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题目三:教学课件内容识别与分类”赛道“卓越作品奖”(第一名)。
在本次活动中,暨南大学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与好未来联合团队构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教学课件多层级内容理解系统,实现对教学课件在学科、学段、知识点等多维度的精准识别。针对题目三,团队将其拆解为两个子任务:任务一为教学课件的学科与学段分类,旨在将给定课件准确归入其对应的学科与学段;任务二为教材目录末级节点的预测,即将课件自动挂载至主办方提供的教材目录中的具体章节,实现课件内容与教材结构的精准对应。最终团队以0.89863分数荣获“卓越作品奖”(第一名)。
据悉,为配合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实施,利用大数据开展创新研究,进一步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深入应用,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开展了第一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据创新应用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本次活动面向全国高校、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及相关企业,围绕教育资源智能理解、应用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三大方向,共设置八个智慧教育领域极具挑战性的题目。本次活动组委员会由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等领域40多名专家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教授担任组委会主任。活动自启动以来,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等共计超过150支队伍参加。
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长期深耕智慧教育领域,在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研究院将进一步深化与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持续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致力于推动个性化、高质量、大规模教育的实现,为智慧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编:陈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