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4月 8日上午,人工智能系列论坛之“智能交互与应用”在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南海楼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的国家高层次人才和实验室负责人等著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领域智能交互与应用的最新进展,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为多领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次论坛的讲座专家学者包括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郭斌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张道强教授、广东工业大学何昭水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金晶教授等。我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哲涛教授及相关学院100 余名师生参加论坛,计算机科学系主任龙锦益教授主持会议。
论坛伊始,李哲涛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前沿热点,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未来,希望通过举办此次论坛,激发大家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与探索热情。回顾了学院此前举办的多场人工智能方向论坛,深受学院师生的喜爱,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学习机会。目前人工智能+教育、安全、生物医药、经济管理、通信数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学院一直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保持着持续的关注与积极探索,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推动学科发展与技术创新。期待在今天的论坛中,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宝贵经验的分享,能为师生们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
大会现场
各位专家学者依次登场,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西北工业大学郭斌教授以《人机物融合群智计算:LLM vs.分布式集群智能》为题作报告,指出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群体智能关键作用,介绍大模型结合人工智能、群体智能分布式应用可破单体智能局限,从机理和算法技术层面阐述成果,展现群智模块化机器人生态系统广阔前景,还探讨了相关应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道强教授以《智能影像基因组学与疾病诊断应用》为题作报告,强调脑疾病危害及前期诊断重要性。他展示低剂量 CT 重建等先进技术,阐述影像分割挑战及脑网络分析意义,增进大家对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应用的理解。
广东工业大学何昭水教授以《智能针灸机器人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为题,介绍其团队运用基于人体部位分割结合深度学习的方法,攻克穴位识别难题,并取得了仿人针灸机器人灵巧机构设计和智能针灸机器系统等成果。
华东理工大学金晶教授作以“脑机接口编解码方法及应用”为题,指出脑机接口在养老助残、康复诊疗和国防军事等领域潜力巨大,同时直面编码解码挑战,如电位诱发困难、噪声抑制难等,提出系列解决方法,为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汇报结束后,龙锦益教授对论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讲座作为推动学科发展、深化有组织科研探索的关键契机,期望能充分激发思维的交融与创新的火花,催生出更多具有前瞻性与实用性的成果,助力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新的跨越与突破。
责编:苏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