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2月7日,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ISC 2025)在洛杉矶落幕。
会议现场(图片来源:中国卒中学会)
在大会闭幕式上,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徐安定教授团队带来了其在脑卒中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Liraglutide in Acute Minor Ischemic Stroke or High-risk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LAMP Study): multicenter, controlled, prospective, randomized, open-label, blinded endpoint trial。LAMP研究是首个GLP-1受体激动剂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LAMP研究报告现场
朱慧丽教授代表团队在大会闭幕式上作LATE-BREAKING SCIENCE大会报告,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显著降低了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卒中复发率,并改善了患者的90天临床预后,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选择。
此外,徐安定教授团队和暨南大学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叶文才教授共同合作,开展了“MBS-1 enhances brain cytoprotection in ischemic stroke using the Stroke Preclinical Assessment Network (SPAN) paradigm”,应用最前沿的临床前转化模式SPAN方法开展中药单体研究,并以海报形式在大会上展示,获得广泛关注。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始终致力于推动卒中防治的创新与发展。LAMP研究的成功发布,不仅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中国在卒中治疗领域的前沿创新。徐安定教授团队表示:“通过LAMP研究,我们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与干预提供了新的选择,并为全球卒中研究领域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责编:李伟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