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暨南要闻
拥抱新同学|7500余名本科新生军训新训展风采 汇报“入学第一课”学习成果
我校举行军事技能训练、新生训练营汇报表演暨总结表彰大会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 文:苏倩怡 学生记者 宿旸 赖桂筠 王宇晨 图:吕珮瑶 胡杨 陈敏津 梁健斌 刘译谣 詹沁南 发布日期:2024-09-23 阅读量: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9月22日,暨南大学2024年军事技能训练、新生训练营汇报表演暨总结表彰大会分别在石牌、番禺、深圳三校区举行。校领导林如鹏、张荣华、孙彧等出席大会,学校机关部处、各学院有关领导以及辅导员老师、新生训练营助教团队等参加大会。

今年,本科新生军训和新生训练营同步进行,为内外招新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新生入学教育。4800余名本科新生参加军训,近2700名外招新生参加新生训练营。

配图1

(表彰总结会现场)

继承军训、新训之品质  传好中国式现代化接力棒

9月22日,历时2周的军训、新生训练营落下帷幕。我校2024级本科学生军训师一团、二团和独立营以及2024年新生训练营12个联队,分别在3个校区开展军事技能训练、新生训练营汇报表演暨总结表彰。

配图2

(林如鹏书记讲话)

在石牌校区,校党委书记林如鹏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同学们在军训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刻苦训练,充分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作风,完成了规定任务的学习。作为新生入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生训练营,通过团队建设、体验教育、知识讲座、体育锻炼、文体竞赛、互动交流等系列活动,有力推动了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林如鹏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有坚韧不拔之毅力,不怕苦,不怕难,在挫折、考验中练就一双坚强有力的硬翅膀有勤学笃行之姿态,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细心求证,增强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为攀登学术高峰打下坚实基础;有敢为人先之精神,保持好奇心,勇于提问,大胆探索,让梦想在创造中绽放光彩。他寄语同学们带着军训和新生训练营赋予的精神和品质,在暨南园中历练成长、不断进步,传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接力棒,在民族复兴的宏伟征程上写就青春的华彩篇章。

军训、新训内容丰富 构建暨南特色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在汇报表演中,同学们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蓬勃的青春风采,英姿飒爽、气势磅礴、口号嘹亮。参加新训的同学进行了武术和队列表演,参加军训的同学进行了分列式、刺杀操、军体拳和匕首操的展示。

配图3

(汇报表演现场)

在表彰大会上,副校长张荣华、党委副书记孙彧等校领导宣读了军训、新训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现场对军训“标兵连”“作风纪律模范连”“队列会操先进连”“内务卫生先进连”“优秀指导员”,以及新生训练营“优秀营员”“优秀学生骨干”“优秀指导老师”等进行颁奖。林如鹏、张荣华等向承训部队赠送锦旗。

配图4

(汇报表演现场)

作为我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训和新训与其他各项活动共同构建了“校院两级、集分双向、十位融合”、颇具暨南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并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配图5

(汇报表演现场)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军训工作,制定科学的军训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军训工作领导小组,每日关注军训专项汇报。全体教官充分发扬人民子弟兵的优良传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严谨的工作作风、一往无前的军人品质,用实际行动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

配图6

(汇报表演现场)

在新生训练营中,137名优秀助教学生带领近2700名外招新生开展体验教育、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强化爱校荣校教育主题,让新生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多元共融校园文化,帮助外招新同学尽快融入新集体、结交新朋友、适应大学新生活,是我校促进内地与港澳台侨学生同向融合的创新与重要实践。

新生发扬优秀精神品质 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在军训中,自己的身体变得强壮,心理素质也逐渐强大。”来自上海的国际学院学生孙畅在军训中收获了身心的成长,更加勇敢自信。她表示,未来四年也将践行军训中勤学苦练的内涵,不断突破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能坚持下来真的很厉害,我觉得这是一次很棒的人生体验!”来自艺术学院的意大利华侨学生沈依旎是今年主动申请参加军训的外招生之一,一直生活在国外的她想通过军训的方式提前认识班上同学并融入其中。面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所,她将继续发扬在军训中养成的吃苦耐劳精神,努力收获更丰富多彩的体验和经历。

配图7

(参加军训的新生)

“这次军训注定是我人生中一次难忘的体验!”来自中国香港的深圳旅游学院学生范俊杰主动参加军训,希望通过军训完成父亲也想在大学穿上军服军训的愿望。“在我跟不上节奏的时候,同学们耐心地鼓励和指导我,不让我掉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感到无比温暖,也意识到了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来自中国澳门的包装工程学院学生韦梓冲从小非常向往当兵。“训练过程极大地激发了我的能力、增强了我的意志力。”面对未来,韦梓冲的目标是学好专业课知识,不断拓宽见识,和来自五洲四海的同学交友,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责编:苏倩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