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6月6日上午,暨南大学校长邢锋在番禺校区讲授“思政公开课”,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药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四海书院等学院的30余名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代表参加了课程学习和研讨交流。邢锋寄语广大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暨南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长“思政公开课”现场
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青年学子话个人成长
6名学生代表围绕科技变革时代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何快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如何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提升学术素养、如何看待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间的关系、如何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话题进行了学习交流。
四海书院2023级工商管理专业李恩宁同学表示,为了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自己在入学不久后就制定了一个充实的学习计划,积极参加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社团组织,不断拓展自己综合素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丰富多彩的学习课程,使我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经济学院2021级经济学专业许宸侨同学分享了自己学习“历史进程中的广东”课程和参加“砥砺前行,学业精进”港澳台侨研修班时的学习体会。
“我期待学校可以增加多层次跨学科的交流活动,让学生能掌握更多实用技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2021级经济学专业王小婧同学对跨学科交流提出了期望。外国语学院2020级英语专业陆浩冉同学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对英语类专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表示将始终秉持“打磨专业本领,探索其他领域”的理念,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党的建设专业硕士研究生陈玺文同学谈及如何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提升学术素养,表示要从“感悟人文底蕴、坚定学术志向”“用好学科资源,筑牢学术基础”“关注学术交流,拓宽学科视野”三个方面下苦功夫,努力做到“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
药学院2021级药物分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周经纬分享了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地区之一,作为药学专业的学生,应当利用专业优势,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成为学有所长、业有所精的行家里手;积极投身产业化实践,将自身所学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紧跟政策导向,把握发展机遇,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创新资源,努力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誓言。
学生代表分享学习体会
激励青年学子为中国式现代化奉献青春力量
邢锋高度评价了6位学生代表的学习分享,并逐一回应了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思考与困惑。他表示,青年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最重要的是“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和奋发的精神状态。
邢锋与师生交流
在交流过程,师生多次谈及新质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培养模式带来的深刻影响。邢锋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新质生产力对学生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青年学生要做好学习计划和人生规划,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中更好地找到自身的定位。学校将及时更新“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课程安排,帮助同学们更好理解和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于专业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暨南精神中有一条是‘和而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邢锋表示,广大暨南学子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暨南大学时的殷殷嘱托,利用好学校现有的学习交流、学术科研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平台,加强专业互融互通,促进文化交流交融。
邢锋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政课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关键课程,我们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和有效性,打造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高水平思政“金课”,破解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价值观缺失和偏差的问题。
邢锋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只有理解了自身有着怎样的历史使命,肩负着何种时代责任的青年,才能够承担起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一代代接续奋斗下去的重任。他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希望:要有爱国荣校的品质、脚踏实地的定力、勇于拼搏的精神。希望同学们赓续暨南爱国的光荣传统,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始终坚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信念,把真抓实干精神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知行合一上下狠功夫、硬功夫。
“你们犹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邢锋寄语广大青年学子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现场合影
学校党委宣传部、番禺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责编:李伟苗
-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