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读暨南
暨南青年党员 | 蔡玮清:到田间地头去 以党员初心回馈乡村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文:廖璜 图:受访者提供 视频:陈艺铭 吕珮瑶 发布日期:2024-04-23 阅读量:
【编者按】回望历史,一代代暨南人坚定加入党的队伍,奋发图强、砥砺前行,让党的光芒薪火相传、熠熠生辉。值此中国共产党暨南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暨南党员风采”系列报道,聚焦暨南老中青三代优秀党员代表,以文字、图片、视频多种形式,展示他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履行党员庄严使命的先进事迹和时代风采,激励全校广大党员干部以他们为榜样,提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爱校荣校的使命感、责任感。敬请关注。

三次下乡

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基层群众

用青春奋斗助力乡村振兴

耳濡目染,传承红色血脉

贯彻实践精神,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真切感受强国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她就是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建设专业2022级研究生

蔡玮清


风吹过麦浪,广东省梅州市上村村迎来了今年的大丰收。

来自暨南大学党的建设专业的研二学生蔡玮清站在田梗上,泥土的芳香与稻穗的清香混在一起扑面而来,她向田地深处走去。

走到田间地头 “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4月25日,上村村的稻田还青绿,蔡玮清与同行共四位同学自费坐高铁来到这里,这是蔡玮清与上村村的第一次会面。在2023年上学年中,她曾三次下乡。

这一切要从一个午后说起。一个和煦春日的午间,蔡玮清在图书馆拿起了习仲勋的《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习仲勋老书记朴实生动的文字深深打动了她,也让她记住了197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访的上村村。本着自身专业的实践精神和“大学生要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实干精神,蔡玮清决定出发。

配图1

蔡玮清(左一)在上村村进行采访

“我是一名中共党员,一直想投身基层,去乡村看看,就跟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队第一次来到梅州上村村。” 蔡玮清坦言。上村村是暨南大学对点的一个帮扶村,从一个穷村到如今实现三次飞跃,其中离不开习仲勋同志到访后,给上村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虽无学校组织自发前往,但蔡玮清依旧做好了充分准备。上村村中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讲客家话。蔡玮清是揭阳客家人,交流的任务就落在她身上。老人家耳朵聋,对话时常常要扯着嗓门大声说,每当问起生活变化时,老人脸上朴实的笑容总是令她感动。

配图2

上村村的稻田

在第一次下乡的基础上,5月15日,下乡队伍扩大,融入艺术、文学等专业同学,蔡玮清团队为上村村拍摄了一部5分钟的宣传视频《传承·践行:用传承奏响上村振兴之路》,当时拍摄的素材长达80多个小时;8月13日第三次下乡,结合暑期节点,蔡玮清团队重在挖掘如何激活梅州革命遗址的活力,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配图3

蔡玮清(左四)团队“暨南大学筑梦小队”

三次的下乡让蔡玮清真正走入乡村,深入到基层。“当时下乡过程中,我也真的扑到了田野上,算是真正地走到田间地头。”她笑言。在调研采访期间,蔡玮清触发了去稻田地里的想法。当时暨南大学驻村第一书记余广庆老师带着她去到党员示范田里看早稻,这些稻子也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表率。在看的过程中,蔡玮清一脚摔进了田地里,脚上的小白鞋也报废了。“我当时还挺开心的,大家也笑得很开心。”脚下实打实的泥土,正是对蔡玮清实践精神的最好书写。

传承红色血脉 感受富强祖国 迈进新征程

“我大一一进学校就投递了第一份入党积极分子申请书。” 蔡玮清坚定说道。

大一入学投递入党积极分子申请书,坚持投递三年,大三有幸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大四真正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说起入党经历,蔡玮清说:“我觉得入党是我必须完成的事情,所以我没有犹豫。”对她最直接的影响,来自爷爷蔡家贤。

“我的爷爷是一名老党员,经常在家说起他的党员故事,我是他的耳濡目染下成长的。”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期间,爷爷拿出了他的入党纪念勋章。红色的包装盒已经有些磨损,但入党纪念勋章并未蒙尘,光照下鲜艳的党旗熠熠生辉。“看到纪念章的瞬间,我觉得说不出的震撼。”当时蔡玮清已经投递了入党申请书,但在爷爷这些老一辈共产党员身上,她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这个理想信念。

配图4

蔡玮清爷爷蔡家贤的入党纪念勋章

从小在城镇中长大,蔡玮清接触的都是基层的老百姓,“我接触的都是最朴实的老百姓的笑容,这是我报考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个原因。”于是她选择“党的建设”专业,希望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人民的幸福路,担起青年党员的责任。在7月4日前往贵州赫章的三下乡活动里,蔡玮清真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强国力量。

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后,蔡玮清来到了毕节市赫章县。不同于她想象的落后乡村形象,她见到了一个现代化的社区。在金银山脚下,当地政府建造了金山银山社区,结束了当地居民山上定居的生活。在社区中,有积分超市,鼓励居民养成良好习惯赢得积分换取生活用品;有老人、儿童活动空间,提供其所需的基础设备,营造良好交流环境;有长者饭堂,为老人提供便宜营养的三餐……

配图5

金银山社区中的儿童活动空间

“从贫困到脱贫,逐渐走向乡村振兴,这个社区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的。” 蔡玮清惊叹道。在一次外出活动中,一次特别的相遇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

在金山银山两个社区中间有一座名为“同心圆”的桥,在桥上,穿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蔡玮清被一个老奶奶拉住了手。老奶奶佝偻着背,头发花白,身着少数民族的服饰,七八十岁的样子,用贵州话说了一句蔡玮清毕生难忘的话:我好喜欢你们啊,谢谢你们。细聊后,蔡玮清得知老奶奶也是共产党员。在贵州赫章有很多普通的老奶奶老爷爷,有着多年党龄,在政府发出易地搬迁时,发挥带头作用。

配图6

金银山社区繁荣景象

“我可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乡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蔡玮清总结道。对蔡玮清来说,书本看到的和亲身实践的是两回事,在实践中,她真正走入了基层,走进了乡村,到田间地头去看看,感受乡村的变化。“我觉得去到基层,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未来我还想继续回到乡村,开展调研。”

配图7

蔡玮清在乡间调研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作为青年党员要担当起在高处“爬坡过坎、更上层级”的民族复兴使命,发挥才干增长能力,为祖国的乡村事业的发展尽责履职。这是蔡玮清的人生信条,将指导她发挥青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回馈乡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策划:杜明灿

采写:廖璜

视频剪辑:陈艺铭

拍摄:陈艺铭 吕珮瑶

海报:陈方正

责编:杜明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