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读暨南
暨南党员风采 | 彭伟步:积极投身党建、科研、教学“热爱是不断革新的动力”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文:何泳陶、李伟苗 图:受访者提供 视频:何泳陶、李伟苗 发布日期:2024-04-11 阅读量:
【编者按】回望历史,一代代暨南人坚定加入党的队伍,奋发图强、砥砺前行,让党的光芒薪火相传、熠熠生辉。值此中国共产党暨南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暨南党员风采”系列报道,聚焦暨南老中青三代优秀党员代表,以文字、图片、视频多种形式,展示他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履行党员庄严使命的先进事迹和时代风采,激励全校广大党员干部以他们为榜样,提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爱校荣校的使命感、责任感。敬请关注。

  

二十四年前,亲身感悟中国共产党建设下祖国的飞速发展,彭伟步积极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四年前,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的他接过了新闻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多年来,他坚定地投身于党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建设,始终以一名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保持科研教学热情、不断革新。

近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示,新闻学系教工党支部获评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这是彭伟步带领党支部收获的又一个党建新成果。

彭伟步

想为支部做点事:主动请缨接棒党支部书记

“入党是我一生之中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2000年,彭伟步亲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勇于自省、善于总结、自我革新的精神,深受触动与鼓舞,怀着满腔热情撰写了入党申请书。他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精神,向党靠拢。“我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国家发展有了更多的使命感,更推动了自身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2020年,本着“为支部做点事情”的朴素想法,彭伟步接过了新闻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他积极建设基层党组织,在智慧党建活动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把党建活动搬到田间地头、红色展馆,把党建形式拓展为现场教学、研讨沙龙、微党课,把党建内容更多地聚焦社会重大议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彭伟步结合专业特色,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党建的力度,构建“党建铸魂、党建铸人、党建助学、党建助研”四位一体的党建模式,不断增强党建的灵活性、生动性、系统性,让党员与非党员师生都乐于参与,从中受益。

在担任支部书记仅半年时间里,彭伟步组织支部党员进行了线下6次、线上8次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近年来,他还组织党支部成员深入海丰县、博罗县、惠东县等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基层党支部开展交流活动,了解基层舆论阵地的现实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提出打造品牌栏目,壮大基层新闻传播中心的话语权,通过与业界和学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方式,把教学、科学与新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党员要不断自我提升,并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新闻学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才能真正发挥党员的模范表率和引领作用,以及党支部的先锋堡垒作用。”彭伟步说。

新闻学系教工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活动

以学术服务社会:专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作为大学老师,做好科研以及社会服务工作既是本职,更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彭伟步深耕海外华文传媒与华人关系研究、国家形象与舆论传播研究近三十年,始终以一名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孜孜不倦、笃行不怠。

海外华文传媒研究涉及领域较广、媒体变动快,数据收集工作是很大的难题。2005年,彭伟步为取得研究一手数据,奔赴马来西亚进行田野调查。从最南边的柔佛到最北边的槟城,都留下了他的调研足迹。他深入华侨华人聚居地,对老报人、华侨华人进行面对面访谈,对当地历史上的文化生产传播状况进行了“抢救性”的资料搜集。回国后,彭伟步撰写研究报告,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第一手数据与学术建议。

结束了在马来西亚的田野调查后,彭伟步又前往新加坡进行调研。新加坡国立图书馆里有一个专门的华侨华人文献馆,收集了许多早期的华人资料和早期报纸的照片。彭伟步借来照片的缩微胶片,用灯光打在面板上,仔细研究它的标题和内容,一待就是一整天,连月来几乎“驻扎”在该馆。

在旁人看来枯燥无比的工作,彭伟步却能做到沉下心来反复研究。“在做田野调查时,我经常被华侨华人和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感到震撼。”这种触动转化为他发自内心的使命感,以及科学研究的革新意识。

2021年6月彭伟步赴新会调研时与受访者合影

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和坚持,彭伟步的学术积淀越来越深厚,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著作十部,并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还多次获得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基地科研成果奖。

此外,彭伟步还积极将科研成果转换为服务社会的力量,多次接受政府和媒体委托,开展针对性的项目研究。他向上级部门提交了多篇研究报告与国家社科成果要报,并多次参加中央宣传部、广东省广播电视局等组织的研讨会,为专项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

彭伟步受邀为广播电视局基层工作人员开设国际传播讲座

坚持因材施教:课内外系统培养学生学术素养

在2021级新闻学本科生陈姝妃第一印象里,彭伟步老师很严格。“第一堂课老师就给大家立下了课堂规矩,要我们保持对学习的良好态度,并且绝对不能随意旷课、睡觉、玩手机。”陈姝妃说。随着课堂深入,陈姝妃深切感受到彭伟步老师对学生的用心。

在教授《海外华文媒体》这一门课时,彭伟步的教学案例紧跟时代的发展,从旧报纸、传统媒体变成了新媒体、网红等。生动的课堂令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通过课堂把学术科研最前沿的一个动态、理论教授给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才会高。”针对学校内外招学生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差异,彭伟步也会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要求。

在课外,彭伟步积极鼓励并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尽可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学术素养。当时还是大二的陈姝妃,就数据模型的搭建问题向彭伟步老师请教。令她感到十分意外的是,面对一篇普通的课程论文和一个简陋的模型,彭老师非常耐心地给她讲解,带她迈进了学术世界大门。

近三年,彭伟步指导五个学生科研小组从事研究工作,其中二项受到校级奖励《老字号品牌现状调查与活化思路》《红树洞讲好中国故事策略与实践》,并被学校推荐参加省级大赛。自2010年以来,共主持校级教改项目五项。

彭伟步与学生的合影

无论是党建、科研还是教学,彭伟步都以一以贯之的热情去对待。“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你才会想去改进,在碰到疑惑或者困境时,你才会有更强的动力去解决问题,才能愈挫愈勇,才能够奔着热爱的事业去发展去前进。”

谈及对未来的期待,他表示,如今学校番禺校区二期如火如荼推进建设,校园整洁美丽,建筑错落有致,处处鸟语花香,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良好环境。“我希望番禺校区能够成为暨南大学的新起点,在服务国家战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的过程中再创辉煌。”

责编:李伟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