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基层党建巡礼 | 化学与材料学院党委:实施“1343”党建模式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供稿单位:化学与材料学院 发布日期:2024-03-27 阅读量: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暨南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学校大力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迎接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基层党建巡礼”系列报道,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学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事业成就,全面展示各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成效和亮点,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爱校荣校的使命感、责任感,敬请关注。欢迎各单位积极投稿供稿。

基层党建巡礼|化学与材料学院党委:

化学与材料学院党委自2016年成立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贯彻“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条主线,在把方向、聚人心、强思政、促发展四个方面重点发力,实施“稳运转”“强内功”“上台阶”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全院师生齐心协力谋发展,在工作中探索形成了“围绕一项根本任务、发挥三个作用、在四个方面重点发力、实施三步走战略”(以下简称“1343”)党建模式。

配图1

(学院党委“1343”党建模式)

“1343”党建模式的实施与推行,保障了党委在学院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了党建与学院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了学院在整体实力上的快速提升和科研成果方面的重大突破,将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学院党组织架构)

聚焦立德树人 强化党建引领

坚持加强理论武装,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制订并落实《化学与材料学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班子,抓牢“关键少数”。将专题理论学习与推动常规工作相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切实履行好学院全面发展领航人的作用。

依托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教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7次,共计265人参与;组织学生党支部开展读书分享会22次。组织师生参加党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争做贡献暖化材”活动,共为师生办实事好事67件。显著提升了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学院党委参观学习活动)

坚持制度建设,规范日常管理。先后修制订15项党建工作制度,17项管理制度。在推进工作中逐步建全学院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梳理学院建院以来的39项制度。

平稳推进学院机制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通过建设实验中心平台,建立财务预结算制度、健全各类人员考核制度、教职工荣誉奖励制度、院系行政人员扁平化对接各项业务等,稳步推进学院党委对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实体运作。

学院领导班子在学校考核中获评“优秀”;学院党委获批暨南大学“党建工作标杆二级党组织”,在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中连续获得“好”。获批1个全国党建样板支部、1个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样板党支部”,2个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校级“样板党支部”。

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

科学设置党支部。按照小型、分散、灵活以及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原则,推行在教研室建立党支部,教工党支部书记全部由“双高”人才担任,通过党支部架起平台与人才的桥梁和纽带,强化党对人才的引领吸纳,搭建才尽其用的科创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入融合。

党建工作引领学科迅猛发展。学院获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学科成功入选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名单;获批化学(授理学学位)本科专业;获批广东省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化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持续获批重大重点项目,实现院产“杰青”突破。学院教师共获批立项项目184项,总经费7628.6万元:省部级以上项目1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其中,陈填烽教授主持的项目“纳米放射医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李丹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是我校迄今唯一立项项目。吴涛教授主持的项目“原子精确硫族半导体分子团簇中热电子动力学及其光催化应用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资助。

持续发表高水平论文,实现顶刊发表突破。学院教师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302篇,其中1区786篇,2区326篇。2021年,陆伟刚、李丹教授和首届博士生曾恒团队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暨南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截止2024年3月,学院硕博士研究生在Natur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超过350篇。

配图5

(学院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情况)

科研奖项获得新突破。李丹教授获2019年度第十五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一等奖;陈填烽教授团队主持的“纳米硒高效制备关键技术及其生物医药应用”项目获教育部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实现我校在技术发明奖方面的新突破。

推进产学研转化,服务社会立新功。学院师生获专利授权106项,专利转让12项,合计216.8万元。

强化思想引领 推动学院不断“强内功”

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涵养优良师德。完善奖惩体系,建立《化学与材料学院教职工荣誉体系实施办法》,每年评选“我最喜爱的化材教师”,修订学院《师德考核实施办法》《师德“一票否决”实施细则》,将师德考核纳入绩效考核、岗位聘任,实施“一票否决”。加强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弘扬优良师风。每年组织拍摄制作师德微视频作品,获暨南大学师德主题微视频大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

配图6

(首届教工荣誉体系颁奖仪式)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助力教学改革。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讨,将“四史”、科技伦理、主题教育等内容,以及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环保理念意识等融入专业课程建设。学院教师获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3项,参与(含主持)省级在线开放课程6项,3门课程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的参赛主讲教师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二等奖、广东省高校教师创新大赛特等奖;1门课程的参赛主讲教师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二等奖及广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获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1人获广东省首届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配图7

以党建带团建引导学生潜心学业。学院团委连续2年蝉联“暨南大学五四红旗团委”,本科生团总支获“五四红旗团总支”称号,2个团支部获“千入围”殊荣;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常年居全校前茅;共获“5A”卓越引领计划“标兵奖”12项,提名奖14项;优秀学子系列、优秀毕业生系列、学霸宿舍等,多次被学校官微转发,被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在毕业典礼、开学典礼上点名表扬。组织师生团队采访拍摄退休教师,制作专题纪录片《口述化材历史》挖掘学科发展史。

涵养汇聚资源 助力人才培养和学术氛围不断提升

通过“党建+工会”“党建+校友”“党建+志愿服务”等形式,汇聚校内外资源,助力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成功举办化学与材料学院成立5周年暨学院校友联谊会成立2周年活动,启动“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学科与教育提升基金”,目前基金已收到捐款约200万元。

配图8

(五周年院庆之际成立学院“学科与教育提升基金”)

成立“校友爱”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先后邀请超过100名优秀校友返校,举办3届“职业生涯规划PPT演讲比赛”,6届校友“新视野论坛”,聘任30名校友导师,提供就业岗位超过400个,提供实习岗位逾700个,惠及学生超过5000人(次)。在得到“校友爱”资助、已经毕业的35位学生中,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9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3人前往985院校继续深造,2人进入政府事业单位工作。

积极搭建创新平台,营造重科研、重交流、重创新的学术科研氛围。连续3年承办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举办“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全国生物无机化学学术会议暨金属药物临床转化学术会议”等重大学术会议10余场;线上线下结合,持续举办“新化学新材料”系列学术论坛286场,邀请近170位知名学者为学院师生开设讲座。

责编:苏倩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