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读暨南
暨南党员风采 | 钟玲: “关键时候要冲锋在前, 牢记使命在肩”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文:江宇婷 何雪玲 宿旸 杨心玥 图:胡杨 受访者提供 视频:胡杨 李轩淇 杨宇明 刘心怡 发布日期:2024-03-25 阅读量:
【编者按】回望历史,一代代暨南人坚定加入党的队伍,奋发图强、砥砺前行,让党的光芒薪火相传、熠熠生辉。值此中国共产党暨南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暨南党员风采”系列报道,聚焦暨南老中青三代优秀党员代表,以文字、图片、视频多种形式,展示他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履行党员庄严使命的先进事迹和时代风采,激励全校广大党员干部以他们为榜样,提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爱校荣校的使命感、责任感。敬请关注。

2023年底,暨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中国共产党暨南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暨南大学药学院原党委书记、校退休协会会长、广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老科协”)副会长钟玲高票当选。

现年70岁的钟玲,在与暨南园共同成长的四十多年光阴里,交出了践行入党誓词的完美答卷。不管是在建设暨南大学医学院、药学院过程中,还是在退休后担任学校退休协会会长、“老科协”副会长的时候,钟玲始终牢记自己作为党员的使命,将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做到最好。“既然入了党,就要始终牢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关键时候要冲锋在前,牢记使命在肩。”钟玲坚定地说。

  

(钟玲)

决心向党,奋斗不止

受家庭氛围熏陶,钟玲从小便将"入队""入团"和"入党"视为人生的三大追求——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九岁那一年,钟玲成功“入队”,是同一批学生中最早入队的孩子。1971年,钟玲因父亲工作调动来到了湖北部队农场,凭借着不屈不挠的努力,她获得了入团资格,也成为了当时农场里最早的一批团员。

1973年,恢复高考的倡议实行,20岁的钟玲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当时的高考主要考察数理化,并且需要工农兵的推荐。在农场里,逾千名学子参与竞争,而仅有一个本科名额和一个中专名额。

激烈的竞争促使钟玲昼夜不断地努力,她最终被当时的沙市市卫生学校录取。当时的老师对她说:“我们在多方面考量之后,决定推荐你去参加考试,希望你继续保持努力奋斗的精神。”在接受教育不易的年代,这样的决定改变了钟玲一生。老师的这番话至今仍深深烙刻在钟玲心底,老师对她的期许成了她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

上学后,在党的教育下,钟玲对入党有了更为殷切的渴望。1975年参加工作后,她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虽然当时未获批准,但她的信念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1979年10月,钟玲调往暨南大学医学院。当时的医学院处于初建状态,很多条件都不完善,资金不充足,第一批学生数量少,办公人员也很少。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学院里的党员们都保持着顽强的干劲,从不抱怨,每天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状态建设更好的医学院。他们的奋斗精神深深感染了钟玲,她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83年6月,钟玲终于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那一刻,她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与喜悦之情,也深切意识到责任压在肩膀的重量。“年少时定下的人生目标,终于得以实现了!”钟玲感到心头发热,肩上有力,浑身充满了干劲。

筚路蓝缕,建设“两院”

钟玲初入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时,实验室还在筹建中,学生也还未开课,可以说“一穷二白”。当时钟玲和几位同事的数理化知识较薄弱,缺乏相关经验,教研室主任决定让他们去第一军医大学进修,同时筹建实验室。在学习过程中,“非专业人士”钟玲咬紧牙坚持下来,从中掌握了必备知识,还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

为了筹建实验室,采购实验器材和相关玻璃器材,钟玲与同事们先乘坐公交车到达海珠区,再徒步一段路程,购置完毕再“人工”搬运。当第一批学生开始上药理实验课时,学院仍然没有动物实验室。每当下午有实验课时,钟玲与几位老师便在清晨各提四个塑料菜篮子赶往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室购买兔子,从华农坐车到岗顶后,再走路回学校,赶下午的动物实验课。条件的限制没有打消钟玲的热忱,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医学院的建设,她干得劲头十足。

不久,因病理生理学课程开课缺人,钟玲又被借调协助病理生理实验课的开设,再一次与同事们一起共同完成了病理生理实验新课程。

(钟玲)

历经初建的“阵痛”后,医学院建设基本完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学校从整体规划出发,决定建立药学院,并将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整体划编入药学院。这对教研室成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他们再次陷入了“白手起家”的艰难局面。

面对这个挑战,作为药学院党支部书记的钟玲,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凝聚团队,留住人才和人心。她召集大家一起思考讨论,并构思了很多凝聚学生和教师的活动。他们在当时护校楼中间的篮球场举办了各种活动,如教工的跳绳比赛、学生的拔河比赛。“这些活动大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让师生们看到了药学院的力量。”钟玲话里难掩欣慰。

(钟玲组织师生活动)

学校新校区开始建设后,钟玲事无巨细地参与了番禺校区的教学实验楼——“D组团”(主要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的建设。钟玲感慨道,“那是从白纸上开始的策划,从实验楼基础设施的规划、实验室功能的设计到实验室的家具、设备、空调、通风等等建设,我一直参与其中。”

在药学院工作的十三年时间里,钟玲先后任直属药学院党支部书记、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并兼任实验室主任。即便退休以后,钟玲还是毅然接受了学院的返聘,以高度热情投入到番禺校区药学院科研大楼——“F组团”的建设,并担任“F组团”建设的组长。

多年来,随着硬件设施大大改善,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药学院快速发展。如今,看到暨南大学药学学科再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钟玲感到由衷的骄傲和满足,“作为暨南园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之一,我深深地爱着这里的一切。”

(钟玲组织学院参加活动)

发挥余热,贡献“两协”

2014年,在众人推荐下,退休后的钟玲担任暨南大学退休协会会长,她将此形容为“糊里糊涂、阴差阳错地就当选了”。但是,在前退休协会会长梁志成教授看来,“钟玲是一位负责任、愿意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好党员,将会长这一职位交付给她,绝对放心。”

通过与前辈的交流,钟玲深刻明白了为退休教职工提供服务是协会根本意义所在。自此,“钟会长”担负起传递退休教职工需求的重任,竭尽全力地协助他们上报需求,尽心尽力地帮助退休教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她也及时将退休政策、福利待遇等信息传达给退休教职工。

(2014年,暨南大学退休协会换届,新老会长交接)

在疫情肆虐时期,钟玲建立了退休工作微信群,专门用以传递学校的防疫措施和政策,例如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等。一旦有相应官方信息的发布,钟玲便第一时间将其转发至群里,力求通知到每一位退休教师。“协会工作是没有报酬的,但我和协会工作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尽心尽力地付出,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的余热。”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表彰报告会)

钟玲的退休生活可谓“比在职时还忙碌”。她在担任退休协会会长的同时,也接过了“老科协”副会长这一重担,并在该协会的“银龄行动”项目中负责领导医疗团队的工作。医疗团负责组织统筹规划下乡医疗帮扶工作,每年分别赴四个县开展医疗帮扶活动,每次活动时间四天左右,每三年换一批帮扶地点。

2017年5月,钟玲以“老科协”副会长身份带队到肇庆市广宁县开展定点帮扶。其实早在年初,钟玲便提前到对点帮扶县——广宁县的定点医院和院方进行沟通了解,为帮扶工作先“摸底”。在实际帮扶中,医疗团除了门诊和查房外,还组织讲座,提供医疗器械专业指导,以及进行特殊病例分析和手术等工作。“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钟玲眼里充满了坚定。

“我们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学校在新一届党委的领导下,将会取得更大的辉煌。人生亦是如此,会充满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只要我们牢记入党誓词和党员的使命,关键时候冲锋在前,我们便会有坚定方向,收获人生进步,将来我们也一定会感激曾经不懈奋斗的自己。”在学校即将举行第十一次党代会之际,钟玲回顾过去,寄语未来,党徽在她的胸前熠熠生辉。

责编:苏倩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