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由暨南大学主办,科学技术研究处、对外联络处、国际学院联合承办的“一带一路”大健康科技创新论坛在石牌校区举办。本次论坛以“植物基与未来食品”为主题,旨在搭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暨南大学科学研究在大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为国际学院高质量发展赋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教授苏国辉,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教授Tan Chin Ping,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出席论坛。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柬埔寨、文莱等东盟国家的专家教授,国内专业领域学者、企业代表与暨南大学近400名师生,共同探讨大健康和未来食品领域最新创新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本次论坛由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汪勇教授、国际学院党委书记闫昕共同主持。
洪岸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也是暨南大学建校117周年,本次论坛作为迎接暨南大学1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将进一步促进暨南大学大健康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加强与东盟高校间的互联互通。洪岸指出,在大健康领域,作为未来食品的代表,全球植物基食品市场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各国专家学者都对此领域保持高度关注。她希望本次论坛能充分发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在植物基与未来食品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国际科技合作创新,为暨南大学科研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提供新思路。
随后,洪岸为Tan Chin Ping颁发暨南大学讲座教授聘任证书并为其佩戴校徽。Tan Chin Ping是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重要研究项目的首席专家,专攻食品油脂加工技术,连续四年被列为斯坦福大学全球职业生涯和全球单年被引用最高前2%的科学家。
Tan Chin Ping表示,暨南大学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很高兴能借此机会与各国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希望与暨南大学继续深化高端学术合作。他将切实履行好讲座教授职责,为暨南大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深耕食品科学专业领域,为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受聘仪式结束后,Tan Chin Ping发表了关于“Future Food: ASEAN Perspectives” 的报告。他分析了未来食品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强调“东盟一体化粮食安全框架”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期待未来能与中国及其他国家展开更加紧密的交流合作,为食品科学的长远发展提供积极对策,创造粮食丰富、可持续化、多样化的未来。
苏国辉发表了题为“The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glycoprotein”的报告。苏国辉展示了更高效的枸杞多糖肽提取和转化方法,研究发现,枸杞多糖肽在改善视功能、缓解焦虑及抑郁症状、治疗帕金森等方面颇具成效。苏国辉表示,中医药的研究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期待未来多方共同合作,推动中医药产业与创新科技深度融合,造福于人类健康。
论坛上,天津科技大学王书军教授、越南胡志明市理工大学的=Le Van Viet Man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游丽君教授和泰国卡塞萨特大学Pitiya Kamonpatana副教授,先后围绕论坛主题做学术报告与分享。
报告结束后,与会嘉宾进行圆桌交流,围绕植物基食品的发展与应用、“一带一路”深化合作交流等方面展开讨论,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
同日上午,中国-东盟未来食品研讨会在校友楼会议厅举办,来自东盟六国和国内高校的专家教授围绕未来食品科技做了学术报告。
暨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国际交流合作处、对外联络处等相关部处领导参加会议。
供稿单位:国际学院
文:周靖 刘思湘 陈昊楠
校对:王树蕙、尹秋颖
责编:李伟苗
初审:宋京松
复审:汪勇、闫昕
审核发布:苏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