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9月27日,“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及应用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广州石牌校区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数学系主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与,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师生围绕着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及其在流体力学、材料科学、海洋信息重构、油气开采等重要工业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旨在搭建跨学科协作平台,推动数学理论和方法与工业应用的深度结合。
与会学者包括:美国数学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沈捷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高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熊涛教授,湖南大学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杨海建教授及李秋齐副教授。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赵山程教授、数学系副主任崔金涛教授、郑小宁教授出席会议。
会议伊始,会议主持人郑小宁教授介绍了双方与会代表,并阐明了会议主旨,着重强调了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及应用领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她表示,当前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在能源勘探、新材料研发、航空航天、海洋科学等关键领域展现出核心支撑作用。随着多物理场耦合问题的复杂度提升,传统数值方法面临计算精度与效率的平衡挑战,亟需通过人工智能、时空并行计算、自适应网格、降阶模型等前沿技术实现突破。
随后,赵山程及崔金涛分别详细介绍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及数学系的发展历程、当前概况与未来规划,并对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与各校的交流,搭建校际合作平台,共同推动数学学科的发展。
接下来的学术交流中,沈捷系统介绍了结合虚拟域嵌入方法与高效算法的谱方法最新进展,为复杂几何域上的椭圆型偏微分方程提供了高效精确的数值解法。三维海洋信息重构作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的核心技术,已被明确纳入国家战略体系。高振展示了利用深度学习与降阶建模方法融合的算子学习网络,实现了三维海洋温盐剖面的重构和高效预测,为海洋观测和动力学模拟提供了创新工具。
熊涛介绍了一种基于特征线的渐近保持算法,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实现求解辐射传输方程大步长高效计算,可用于核能和等离子体工程、航空航天热管理以及光学和遥感系统模拟。 杨海建介绍了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的多相流数学建模与并行计算方法,其成果在油气藏开发中可显著提升资源采收率并降低环境扰动,在国家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此类技术对碳封存地质体密封性评估尤为关键。李秋齐介绍了低秩近似与变量分离方法在随机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可显著提升高维问题的计算效率与可扩展性。
本次研讨会汇聚各方智慧,通过一系列高水平的报告、研讨及师生热烈互动,不仅展示了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在多个前沿工业应用领域的应用,更为破解多物理场耦合建模中的计算瓶颈提供了新思路。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深化该领域的学术创新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对计算与应用数学科研人才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编: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