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志毅研究员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文揭示KRAS G12突变肺腺癌蛋白质组学特征
供稿单位: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文:施心雨、胡丽玲 图:施心雨、胡丽玲 发布日期:2025-09-30 阅读量: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肺腺癌(LUAD)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KRAS G12突变是重要的驱动因素,由于其临床异质性强且治疗策略有限,仍是当前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近年来,整合蛋白基因组学为解析肿瘤发生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但在KRAS突变亚型中的系统研究仍显不足。近日,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化系张志毅/何庆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中科院1区,IF 13.0)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研究通过近万例实体肿瘤的基因组学分析,深度整合上百例肺腺癌的蛋白质组学数据,首次系统性地描绘了KRAS G12突变肺腺癌的分子分型与免疫微环境特征,并识别出具有显著免疫治疗潜力的优势人群。

配图1

研究团队基于9,479例实体瘤(包括3,523例肺癌)的NGS测序数据,聚焦96例KRAS G12突变及野生型肺腺癌样本,开展深度蛋白质组定量分析,结合多重免疫组化刻画肿瘤免疫微环境,并利用生物素邻近标记技术绘制KRAS G12突变特异性蛋白互作网络。蛋白质组聚类分析识别出三个具有显著临床异质性的分子亚型。其中,免疫调节亚型以KRAS G12C突变富集为特征,伴随较强的免疫细胞浸润和肿瘤进展相关通路激活,提示该亚型患者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最大。进一步研究显示,KRAS G12C突变肿瘤中免疫抑制状态更为明显,且离子转运蛋白SLC4A7被鉴定为G12C变异中参与免疫调节的潜在新靶点。

配图2

该研究首次在蛋白质组层面系统揭示KRAS G12突变肺腺癌的异质性,并提出基于分子分型的免疫治疗应答预测模型,为后续临床试验设计及联合用药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该论文的第一单位和主通讯单位为暨南大学,生化系研究生施心雨、胡丽玲和中山大学研究生黄永诗为共同第一作者,生化系张志毅研究员为最后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0123225006976?via%3Dihub

责编:李伟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