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平胸龟科(Platysternidae)是龟鳖目中一个形态独特的单型科,长期以来仅包含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一个物种,俗称“大头龟”或“鹰嘴龟”,分布于中国、越南、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亚洲国家。该物种因长期盗猎、非法贸易和栖息地破坏导致种群急剧下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极度濒危物种(CR),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及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Ⅱ级),凸显了加强平胸龟科物种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平胸龟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和谱系地理格局不明确,系统分类长期存在争议,制约了该濒危动物类群的科学保护与管理。
历史上,平胸龟曾被划分为多个亚种,后合并为三个亚种:指名亚种(P.m.megacephalum)、缅甸亚种(P.m.peguense)和越南亚种(P.m.shiui)。但由于形态变异大、研究标本局限、遗传证据缺乏,对该科物种的系统分类始终未获共识。
暨南大学龚世平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人员,通过持续十余年的系统性样本收集,整合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线粒体DNA序列(COI、12S)以及形态学数据,采用种群基因组学、系统地理学和整合分类学等技术方法,重建了平胸龟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与谱系地理格局(图1、图2),并对其分类系统进行了修订。
研究结果表明:平胸龟指名亚种(P.m.megacephalum)与缅甸亚种(P.m.peguense)代表了两个深度分化的进化谱系,应分别认定为两个独立种: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Gray,1831,狭义种)(图3)与缅甸平胸龟(Platysternon peguenseGray,1870)(图4)。平胸龟越南亚种(P.m.shiui)的分类地位不成立,其实际属于P.m.megacephalum的次异名。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在广西百色-河池地区存在一支此前未曾发现的高度分化的新谱系,并将其描述为新种——百色平胸龟(Platysternon baiseensissp.nov.)(图1、图5)。
该研究弄清了平胸龟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和谱系地理格局不清的难题,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分类争议,明确了物种界限,重建了平胸龟科的分类系统,为该濒危类群的保护与管理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该研究成果于2025年9月2日以建议使用对应的全角标点符号Taxonomic revision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big-headed turtles(Reptilia:Testudines:Platysternidae Gray,1869),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建议使用对应的全角标点符号为题发表于国际动物学期刊Zoological Research(中科院一区,Top)。暨南大学博士生梁倩如为第一作者,李佳璇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龚世平教授为通讯作者。德国莱比锡大学Uwe Fritz教授、越南国立大学Minh Le教授、越南科学院生物研究所Truong Quang Nguyen教授,泰国帕尧大学Chatmongkon Suwannapoom教授等学者参与了本项研究。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1966、31071935、32270542)、泰国科学研究与创新基金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zoores.ac.cn/article/doi/10.24272/j.issn.2095-8137.2025.197
图1 平胸龟科的系统发育关系、遗传结构、谱系地理格局及遗传分化
A:基于SNP数据构建的最大似然进化树。黑色星号表示新样本,红色圆点表示海南样本,节点上的黑色圆点表示UFBoot值≥95。右图:K=2-4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及线粒体谱系结果,样本顺序与系统发育树一致。B:三种物种的采样点及地理分布。C:基于SNPs的主成分分析,其中基于SNP数据的成对FST值位于横线上方,基于线粒体DNA数据的成对FST值位于横线下方。
图2 平胸龟科3个物种的6个形态参数差异情况
箱图中的水平线代表中位数,箱体包含第75和第25百分位数;圆点表示各样本的数值(clade I平胸龟有32个样本,clade Ⅱ缅甸平胸龟有28个样本,clade Ⅲ百色平胸龟有16个样本)。ns:无显著差异。*:P<0.05;**:P<0.01。
图3 平胸龟的腹、背面和头部形态特征
A:雄性,来自中国海南。B:雄性,来自中国福建。C:雄性,来自中国广西。D:雄性,来自中国广东。照片由龚世平拍摄。
图4 缅甸平胸龟的腹、背面和头部形态特征
A、B:雄性,来自中国云南。C:雌性,来自中国云南。D:雌性,来自泰国。照片由龚世平拍摄。
图5 百色平胸龟的腹、背面和头部形态特征
A、B:雌性,来自中国广西百色(A:正模标本)。C、D:雌性,来自中国广西河池。照片由龚世平拍摄。
责编:常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