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校中心组全体成员集中观看大会直播
当天上午,学校召开2025年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五次集体学习会,中心组全体成员集中观看大会直播,并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逐一分享学习体会。
同时,学校在三地五校区设置多个分会场组织师生集体观看直播。在石牌校区校友楼4楼会议厅的分会场,港澳台侨学生集中观看大会直播,同学们还获赠了《铭记中前行:抗战英烈事迹选》书籍及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徽章。观看期间,同学们通过写卡片寄语的方式表达对于伟大祖国的真挚祝福与热切期盼。
港澳台侨学生集中观看大会直播
暨南大学各学院师生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积极关注大会,并结合各自学科、专业和实际热学热议大会精神,一致表示要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奋力书写“强国建设、暨南有为”的新篇章。
师生代表在分会场观看大会直播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孙彧表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既是对历史的庄重纪念,更是对党的领导和国家发展成就的全面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满能量、催人奋进,提出了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这一重要论述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必须立足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暨南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彰显,立德树人成效日益显著、侨校特色优势更为突出,服务大统战工作格局能力持续增强。在新的征程上,学校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时的殷切嘱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抓好创新理论武装,抓好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四史”学习教育相结合,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师生家国情怀;加快推动“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掷地有声,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工作提供了精神支撑和重要指引。在70分钟的阅兵式上,一批新型主战装备登场,它们集中体现了国家在科技创新赋能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卓越成果。
历史激荡人心,精神历久弥新。在国家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暨南大学作为一所百年侨校,肩负着特殊的育人使命,始终秉承“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近年来港澳台侨学生报考人数不断上升。未来,学校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侨校+名校”发展战略,通过强化侨校特色与建设一流大学“双轮驱动”的实践路径,着力打造国际化教育新高地,构建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创新型办学模式。持续优化内地学生、港澳台侨学生、国际学生等三类学生“分流教学、分类培养、同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内涵建设,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重点培养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国际竞争力强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建成教育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党委组织部部长李朋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深刻揭示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与时代启示,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不仅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总结,更是对全党全国人民的时代号召。作为高校组工干部,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将努力引导师生铭记“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国家意识与民族情怀。以组织优势凝聚暨南师生力量,将抗战史实与英雄事迹作为锤炼党性、激励担当的生动教材,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心怀“国之大者”,将历史启示转化为育人实效与办学担当,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委统战部部长梁燕说,大会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新时代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精神动员。从现场观礼的抗战老战士代表们庄重坚毅的神情,再到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震撼亮相,都让我深刻认识到,统战工作要做到“精神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通过专题学习、校史溯源等,引导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及港澳台侨师生等筑牢“与党同心”的思想根基;统战工作要做到“服务大局”,聚焦国家战略,搭建平台推动党外知识分子、港澳台侨校友的智力资源向“卡脖子”技术攻关、大湾区建设等领域聚合。作为高校统战工作者,我将时刻牢记侨校使命担当,用系统思维凝聚多元统战力量,凝心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注入暨大动能。
港澳台侨学生培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润表示,作为学校港澳台侨学生集中观看大会直播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自己深受现场浓厚氛围的感染。这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也是一堂震撼人心的生动课堂,可以使青年学子在其中接受国情教育、铭记历史、增强民族自信。暨南大学非常重视面向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还在全国建立了60多个国情教育基地,港澳台侨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与现场教学,深入了解了祖国的发展现状与文化脉络。未来,港澳台侨学生培养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着力深化国情教育,充分整合爱国主义平台资源,为港澳台侨学生认知国情、提升民族自豪感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党委政治保卫部、人民武装部部长李平说,伟大的抗战精神所展现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与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者,我对此体会尤为深刻。校园安全稳定是底线,我们必须传承先烈不畏强敌、勇于斗争的精神,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将维护师生安全、校园稳定置于首位。部门将以此次大会精神为指引,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斗争精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守护平安校园的实际行动,为学校培养栋梁之材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同时,也将强化服务职能,坚持“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的服务宗旨,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高效的行动为师生员工办好事办实事。
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杨杰表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这为暨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导。作为“华侨最高学府”,学校在弘扬抗战精神、开展抗战史研究上使命特殊。抗战时,海外华侨以血肉之躯和无私奉献精神支援祖国、投身国际反法西斯战场,为中国抗战与世界和平贡献卓著。这些跨国力量不仅丰富了中国的“二战史观”,也彰显了海外华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担当。社会科学研究处将依托暨大“侨校”特色,鼓励学习研究二战史,推动成果走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伟大抗战精神,把爱国情怀转化为科研育人使命,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暨南智慧与力量。
离退休工作处党委书记陈亮说,大会上激昂的国歌、飘扬的国旗,让我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而来的,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灯塔。在新的征程上,离退休工作处将以此次大会精神为指引,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挖掘老同志身上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红色基因;用心用情关怀老同志,做好服务保障,多方位满足需求;鼓励老同志发挥经验优势,搭建平台让他们参与学校发展决策咨询、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为学校发展和社会建设贡献“银发力量”,书写离退休工作的崭新篇章。
文学院党委书记魏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暨南园的历史上,一批批师生在烽火中用生命写就爱国宣言:何炳松校长“孤岛办学”、郑振铎先生上了“最后一课”、华侨学子在硝烟中跨国运送物资……他们用知识守护民族尊严,用信仰点燃未来火种,用行动诠释了“忠信笃敬”校训。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文学院将发挥专业所长守护国家和民族的记忆,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叙事中生生不息,激励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承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党委书记朱政辉说,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牺牲,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阅兵式不只是军事实力的展示,更是中国道路的自信,中国人民捍卫世界和平的愿望和决心。未来,学院党委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革命先辈的遗志,把抗战精神融入学生思政教育,通过多样活动引导学生铭记历史;依托专业所长,强化国际视野下抗战史研究教育,挖掘华侨华人抗战事迹,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拓宽学生认知,凸显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关注国家需求,以勇毅姿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党总支书记周玉宇表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的伟大抗战精神,正是学院将基层党建与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等融合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伟大抗战精神将激励我们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为学校新工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新的起点上,学院将以此次大会为生动教材,教育青年学子树立爱国情怀、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科技强国伟大梦想,持续强化打造具有智科特色的“党建领航+思政赋能+科技竞赛”实践育人新模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暨南科技力量。
蒙古国华侨、华文学院海外华语及华文教学专业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志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达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场面宏大、气势恢宏的阅兵式,充分展现了祖国的强大力量和人民的团结自信,深深鼓舞人心。作为新时代的华侨青年,我在庄严的仪式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今天的盛世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唯有担当作为才能告慰历史。强国必先强教,我将积极投身国际中文教育与中蒙交流事业,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来自中国香港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许仕乐表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复杂严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无数先烈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和平的壮烈史诗。我们缅怀先烈,就是要传承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将历史启示转化为奋进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我们定当以团结奋斗延续伟大抗战精神,以家国情怀共筑时代伟业,既为民族复兴持续拼搏,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东方智慧。
来自中国澳门的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周嘉恒表示,观看纪念大会和阅兵仪式后,内心倍感振奋,感慨万千。从八十年前的风雨如晦到今日的山河锦绣,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无数英烈以热血铺就的道路。今年我参观了东江纵队遗址,深深为先辈们在抗日斗争中展现的坚毅精神所感动与震撼。作为来自中国澳门的学生,我将学习先辈们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以笔为火炬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忠信笃敬践行教育强国使命,努力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责编:苏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