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4月26日, 第七届岐黄论坛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全国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我校高昊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创新技术驱动常用中药盲区成分和药效物质揭示取得突破”入选“2024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受限技术瓶颈,中药中还存在大量未被认知的盲区成分,其药效物质基础有待阐明。高昊教授团队通过发展表观等价非对映异构判别方法、生源规律约束的理论化学空间映射策略等创新技术,成功应用于以枸杞、当归为代表的常用中药:发现并命名了以法卡林苯酞(falcarinphthalide)为代表的苯酞杂聚体、以枸杞亚精胺(lycibarbarspermidine)为代表的苯丙酰脂肪胺等新结构物质类群,完成了法卡林苯酞的仿生合成,解析了枸杞亚精胺的生源途径并实现异源表达,为创新药物研制提供了药源保障。研究成果2024年发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提出的表观等价非对映异构判别原则和方法纳入医学规划教材《天然药物化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该进展为全面阐释中药药效物质提供了新方法和示范。高昊教授团队长期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及天然活性成分研究,在关键技术方法创新、药效物质基础阐明、中药创新药物研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
高昊现任暨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处处长、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曾获评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模范教师、中国青年科技奖、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树兰医学青年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东青年五四奖章、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先后主持10余项国家基金/科技部课题,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持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杰青项目。
授奖现场
近年来,暨南大学在药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023年启动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此次暨南大学研究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不仅是学校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实力的集中体现,更是生物医药学科群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未来,学校将持续依托学科优势与平台资源,深化产学研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与创新动能。
据悉,2024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经动态收集、初审、终审等工作程序后最终确定。遴选工作坚持“四个面向”,突出探索性与前瞻性、创新性与突破性,凸显在中医药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满足临床需求、回答科学问题、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发现、新规律、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等,体现本年度研究成果在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
责编:常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