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暨南大学陈达教授团队在Nature Sustainability:聚合物阻燃剂的环境风险
供稿单位:环境与气候学院 发布日期:2025-04-16 阅读量: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近日,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学院陈达教授、刘晓途副教授及其他合作者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发表题为“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polymeric flame retardants”的文章。该研究以两种广泛用于电子产品的四溴双酚A基聚合物(polyTBBPA)作为模型化学品,揭示了它们在环境中分解行为及毒性变化。研究结果挑战了聚合物阻燃剂作为“环境友好”替代品的传统观念,为评价聚合型化学品的环境转化和毒性效应提供了研究体系,为评估聚合型卤代阻燃剂的环境风险提供了科学基础。

期刊证明

单体卤化阻燃剂因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毒性,已被逐步淘汰。作为替代品,聚合型阻燃剂因其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低的迁移性,被认为是更安全的选择,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然而,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及毒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限制了对相关风险的全面理解和管理。

针对此问题,团队成员建立了分解产物非靶向识别、实验室模拟降解、实际环境调查及毒性评估的综合研究策略(图1),发现polyTBBPAs在环境中会分解成更小的产物。通过BrMiner非靶向筛选策略,识别出76种分子量在400-2000 Da之间的分解产物,这些产物在中国的电子垃圾回收设施及其周围的典型环境样本中被广泛检出。基于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显示,polyTBBPAs分解后毒性增加,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关键毒性机制。结果表明聚合物阻燃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应充分评估和规范其使用。

四溴双酚A基聚合物分解及其对环境/健康风险影响的研究框架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学院陈达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刘晓途副教授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环境与气候学院硕士研究生赵磊(已毕业)、范晓芸教授和于洋副教授也为本研究做出重要贡献。本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5-01513-z#Abs1

责编:常凯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