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马文军/刘涛教授团队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IF:10.1)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of Residential Greenness Exposure with Depression Incidence in Adults Aged 50 Years and Older: Findings from the Cohort Study on Global AGEing and Adult Health (SAGE) in China”的重要研究成果(图1)。
图1. 论文截图
心理疾病是备受关注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人群期望寿命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抑郁已然成为我国老年人群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已有多项研究探讨了自然环境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近年来,绿地与抑郁之间的关联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绿地常定义为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包括自然植被覆盖的未开发土地,以及公园、花园和绿道等已开发的土地。然而,目前关于绿地与老年人抑郁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争议,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基于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WHO SAGE)中国项目,评估了中国50岁以上人群的居住地绿地暴露与抑郁发生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共纳入8481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2.05±8.63岁,平均随访时间为7.00±2.51年,随访总人年数为58972人年,共有190人(2.24%)在随访中被诊断为抑郁。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研究发现,居住地500m范围内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每增加1个四分位数间距(IQR),对应的抑郁发生风险比(HR)为0.60。100m、250m和1000m居住范围内的NDVI值每增加1个IQR,对应的HR值分别为0.68、0.65和0.61(图2)。
图2. 各缓冲区范围内NDVI值每增加1个IQR引起的抑郁发病风险比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绿地对城市居民、收入较高人群、居住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人群、不吸烟人群、不饮酒人群和使用清洁烹饪燃料人群的保护效应更明显(图3)。
图3. NDVI500m每增加1个IQR引起的抑郁发病风险比
在全体研究对象中,居住地绿地暴露可避免8.96%的抑郁新发病例。在2020年,估计我国约195.51万50岁以上居民可因绿地暴露而避免抑郁发病。江苏、四川和广东的可避免人数最多,分别约为15.12万人、14.75万人和14.47万人,青海、西藏和宁夏的人数最少,分别约为0.32万人、0.33万人和0.39万人。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马文军教授与刘涛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陈芷清、复旦大学医学院吴凡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289/EHP13947
责编:李伟苗
-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