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江:“奥巴马主义”能走多远?
张振江
Focus 一周焦点
奥巴马入主白宫已经三个多月,期间新举频频。如果对他在这百日内的外交政策与活动进行简单盘点:呼之欲出的“奥巴马主义”大概是个可以圈点的关键词。
美国历史上以总统姓氏命名的“主义”繁多,特别是在二战后随着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几乎每位总统都有着“某某主义”的名牌来对应其外交政策。诸如大家可以朗朗上口的“杜鲁门主义”、“艾森豪威尔主义”、“尼克松主义”、“小布什主义”等等。实际上,这个词的英文是“doctrine”,指“原则”,但国人却约定俗成地沿用了“主义”的译法,倒也不失其意。简而言之,“某某主义”就是对此位总统的外交风格及其对外政策的一种简单化总结。
奥巴马掌控美国对外政策还不到百日,理应不到盖棺定论或贴上一个固定标签的时候,但“奥巴马主义”已经成为热门议题。究其原因,一是奥巴马确有其独特的风格,二是其外交政策和行为与前任的小布什政府的确大相径庭,这才诱使学界和媒体迫不及待地先给他戴上了这顶帽子。
那么,“奥巴马主义”是指什么呢?NBC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家称之为“一种根植于倾听而非夸夸其谈的谦虚作风”。英国《金融时报》说这是“树立联盟、封存敌对、通过合作不是对抗来达到美国目的的一种意愿”。这些都来自两天前被问及如何界定其外交原则时奥巴马自己的回答:“第一、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与最富有的国家,但不是唯一的国家,只靠一个国家解决不了我们所面临的包括贩毒集团、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等问题。由此开始,你就得听而不只是说。”“第二、我认为美国代表着一套普遍的价值观和理想———民主运作的思想、言论与宗教自由的思想、人们可以自由追逐梦想而不受其政府持续强加的一种市民社会的思想。所以我们拥有一套我认为具有宽泛适用性的思想。但是,我还相信别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视角,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历史,我还相信我们“只有”通过榜样来推行我们的理想与价值观。”
所以,截至目前,我们可以用“谦虚”与“多边主义”两个词汇来描述奥巴马本人以及“奥巴马主义”。从竞选之初的政策宣扬与承诺,到入主白宫后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他本人及其外交团队的出访行为来看,奥巴马的言行基本一致。也正因为这样,奥巴马及其所代表的美国形象大大改观,所到之处不但没有了小布什遭遇的飞鞋,反而处处充满鲜花和掌声。
然而,当外部欢声笑语响起,美国国内却泛起阵阵反对之声。诸如《华盛顿邮报》刊文表示“奥巴马主义”是一种“保守派不喜欢的方向”,“偏离了拥抱一种悠长的美国对外政策传统的前任政府做法”。更有媒体批评奥巴马的欧洲和拉美之行是“认错之旅”。
上述这些言论绝非少数,本来就具有雄厚基础而后在小布什政府期间发展壮大的保守力量不会自动退居幕后。如果再结合经济萧条等国内问题,他们对奥巴马政府对外政策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强。因此,“奥巴马主义”到底能走多远或能撑多久,还是个需要进一步观察的问题。
·张振江·(暨南大学美国研究中心)2009年04月30日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