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假记者诈骗的事频频曝光,有关部门也不停打假,但事件仍不断发生。如果我们只是把目光盯在假记者的行为上,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假记者折射出真记者的真问题,作为传媒单位和传媒人,如果我们不正视自身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假记者依然会觉得有机可乘,行骗不止。
最为令人震动的是发生在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的真假记者齐领“封口费”事件。我们从这起事件以及其它地方发生的问题中,可以发现假记者有几种类型:无业的专门搞诈骗的“专业户”;听说挂上“记者”的身份就可以拿到钱而临时上阵的;报社聘用的非记者人员。还有一些则以“报料人”的身份恐吓当事人也从中获取好处。我曾听一位知情人说过,有的地方已成为惯例,只要一发生事故,就要想办法把真相捂住,安排专人发放“封口费”,他们认为只要把记者的口封住,其它事就好办了。
针对出现假记者的情况,有关部门加强了对新闻从业工作的管理,包括证件发放的规范。但最重要的是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即使手上有了真的记者证,但如果记者不加强自律,类似的“封口费”事件还会发生,假记者依然会混迹其中。而且,凭借现代的技术造个假记者证并不难,被采访单位也不会仔细去辨别。所谓抓源头,就是各传媒单位要切实加强管理,要从我们的真记者的职业道德抓起,杜绝真记者的道德败坏行为。在“封口费”事件中,曾有过真假记者比例有多大的争议,但在这一事件中,不管真假记者的比例各有多大,有真记者参与是肯定的。作为事故发生的单位,当然怕报料人,也怕那些打着记者名义的无赖之徒,但最为害怕的是被真记者在传媒上曝光。所以,没有真记者带头作掩护,假记者难以施展骗人的行径。而且类似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的事,在其他地方已发生过多次。透过假记者的行径,可看出我们传媒队伍中的问题。那些假记者的手法是从哪里来的?先有媒体人的不检点和道德的败坏,让他们看到打着记者的名义竟然能诈骗到钱财。社会上总是有人要去行骗的,行骗者总是在寻找漏洞,哪里有漏洞就从那里下手。正因为我们记者队伍中的道德败坏者利用职权敲诈勒索累累得手,给假记者做了示范,看到了记者的某些厉害之处,于是假冒记者行骗。有的无业人员竟长期干这种事,看到那里有新闻发布会,便挤上去拿红包、收礼品,甚至敲诈勒索。当然,我们说从源头抓起,包括要对为隐瞒真象而拉拢收买记者的单位进行认真查处。但就我们新闻单位自身而言,我们要看到假记者折射出来的真记者的真问题。我从事新闻工作多年,过去也看到过假记者的现象,但可以说甚少。而这些年频频出现,甚至在某些地方的突发事件中,出现假记者“云集”,令人不可思议。细想一下,从“极少”到“云集”,也与我们新闻队伍中发生的问题的比例的上升是相对应的。我们如不加强队伍的建设,严处内部的道德败坏者,还会有更多的假记者跟随而来打着真记者的名义诈骗。
(作者为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2009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