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者视角

范以锦:中国报业改制要有创新精神

字体: 2007年12月12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卢健民 发布:新闻中心

    在国家政策还不是非常明确的情况下,作为新闻单位,要积极创新,要有新的突破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范以锦12月11日在《财经》年会“2008:预测与战略”上表示,目前中国报业的发展现状依旧弱势;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作为新闻单位,要积极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范以锦指出,中国今天并没有真正强大的报业企业。目前,国内最大的报业集团的年利润仅有3个亿,固定资产营业收入和净资产数量非常少。相对而言,每年中国移动的手机短信收入就已经相当于全中国所有报纸的广告收入总和;而美国《纽约时报》一年的广告收入也相当于全中国的所有报纸的广告收入之和。因此,范以锦认为,中国报业现在还是非常弱势。

    范以锦表示,中国报业要做强做大,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报业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发展问题;另一个是报业企业的资本市场建设问题。

    范以锦谈到,如果今天的新闻单位还是固守原有的发行范围兜圈子,是兜不出去、没有发展前途的。此外,目前中国的报业主要依靠广告收入支持运营,这也意味着报业经营的风险非常大。比如,目前效益比较好的报业集团利润在一两亿元左右,其每年的广告收入为七八亿元。因此,只要某一个行业市场稍微有所收紧,单一行业的广告市场下滑一两亿元非常正常,这几乎等于把企业的利润全部抵销。所以不解决跨地域、跨行业问题,报业是没有办法加快发展的。

    同时,范以锦认为,中国报业应该建立自身的资本市场,要融资。中国目前很多报社资本意识都非常薄弱,仅靠自己的利润是没有办法发展的;靠贷款,目前也难以承受。而要解决报业资本市场建设的问题,一定要进行体制的创新。体制的创新,前提是要有观念的创新。如果观念不创新,体制也没有办法创新。

    范以锦指出,针对报业体制的创新,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两分开”,即采编和经营分开。范以锦认为,这种方式不太容易操作。“两分开”之后,难以解决从业人员的身份问题,即部分人员属于事业单位,部分员工属于企业单位。按照我国的体制,企业单位人员身份难以简单地转为事业单位,但是新闻单位从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因为一些福利保障等因素,会引发一定的人才危机。

    此外,范以锦还谈到,当前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还存在多个尚待研究的问题。其中,新闻单位如何引进战略投资者、媒体管理层企业持股以及新闻媒体企业整体上市等情况尚需深入探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我来说两句
[err:标签'侧栏-栏目显示判断'装载XSLT模板错误,原因:样式表必须以“xsl:stylesheet”或“xsl:transform”元素开头,或以具有“xsl:version”属性的文本结果元素开头,其中前缀“xsl”表示“http://www.w3.org/1999/XSL/Transform”命名空间。] [err:标签'侧栏-热门排行'装载XSLT模板错误,原因:样式表必须以“xsl:stylesheet”或“xsl:transform”元素开头,或以具有“xsl:version”属性的文本结果元素开头,其中前缀“xsl”表示“http://www.w3.org/1999/XSL/Transform”命名空间。]
暨南微信 暨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