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事荟萃>学子

教师节,暨南大先生有话说

字体: 2022年09月21日 浏览量: 来源: 暨南大学校报 作者: 校报学生记者 刘芸丽 发布:新闻中心
摘要:“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在暨南园里,有这样一群老教授——他们年逾古稀,却仍坚守初心,在自己的领域躬耕无悔;他们心无旁骛、沉潜专注,在尖端科研刻苦攻关,无惧重重压力;他们脚踏实地,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暨南大先生们的从教初心。

暨南大先生的从教初心

“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在暨南园里,有这样一群老教授——他们年逾古稀,却仍坚守初心,在自己的领域躬耕无悔;他们心无旁骛、沉潜专注,在尖端科研刻苦攻关,无惧重重压力;他们脚踏实地,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暨南大先生们的从教初心。

姚新生院士:“我这一辈子,主要就是教书”

额头饱满、精神矍铄、眉眼之间透着亲切与和蔼……作为暨南大学药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姚新生院士至今仍保持着每天7小时的工作习惯,从教67年,姚教授始终对教书育人这份工作保持着赤诚的热情,“干一辈子教育事业,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带着这份初心,姚教授至今培养了将近110名博士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姚教授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收获了学生满堂、桃李遍天下的累累硕果。在姚院士心中,高校有三个任务:“一个是教书育人,传承后世,后世就靠我们学生的学生传承下去,第二个任务就是科学研究,探索真理……不经过科学研究我们就培养不出来高水平人才;第三个任务就是服务社会,推动经济进步。”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姚教授对暨南园的学生和青年教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我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年轻学生将来能够不忘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培养,能够兢兢业业地去把前人的事情把它传承下去,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的实际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青年教师要学习和继承老教师的优秀的传统,能够把这个老教师没有完成的事情,我们继续往前推进,更好的为党和国家去做事情。”

詹伯慧教授:“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作为老教授中为数不多的“90”后(詹伯慧教授今年高寿92岁),詹教授发起言来思维仍十分敏捷,时而抛出几句玩笑,逗得全场会心一笑。詹伯慧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语言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年龄不能由自己决定,但是,事业的决心、要干的事情能够由自己来决定。我的心态一直是想干一番事业。我到这里来,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这是我的宗旨。”詹教授对于工作纯粹的热情,来自于语言学自身的魅力,更来自于习总书记的指导关怀。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暨南大学来,就明确提出来要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到全世界去这个重任放在暨南大学师生肩上,我就感到兴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靠每一个人的文化自觉,更有赖于学术先行者的披荆斩棘。

虽已年迈,詹教授却直言:“我感觉我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现在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这个年纪不容易学好的,但是我会尽力,与时俱进,拼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教授风骨,可见一斑,教学传承,正当其时。、

责编:苏倩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我来说两句
暨南微信 暨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