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10月17日至19日,2025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在河北省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大赛,我校聚焦航空航天领域,围绕自旋非合作目标在轨服务、月球基地建设、微纳卫星设计以及创新创意共4项比赛展开系统研发与高强度训练。经过三天激烈角逐,我校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5项、全国三等奖1项。

备赛期间,师生们从硬件设计、算法优化到场景模拟,反复调试、精益求精,并针对各类突发情况制定多套预案,展现出卓越的应变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来自冠军队的中国台湾学生林俊衢表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能荣获这份成就,正是与同心筑梦的队友通宵达旦凝心攻坚出的结晶,更是离不开学校和老师鼎力支持和倾注的心血。”来自季军队的内招学生张赵兵表示:“在此次比赛中,师生们不抛弃不放弃是我们能拿到奖项最重要的原因。未来,我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努力在更多高端科创赛事中为学校增光添彩。”
中国自动化学会聚焦机器人领域主办的中国机器人大赛,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举办25届,隶属于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56项竞赛,教育部认可、高含金量的学科竞赛。在2024年中国机器人大赛中,我校师生共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在其中两个赛道获得冠、亚、季军)、全国二等奖3项、全国三等奖2项。
本次大赛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32所高校的1616支队伍同台竞技,展现技术创新与实践融合的顶尖水平。我校师生共40名前往石家庄参赛,最终在航天器设计与空间机器人自旋非合作目标在轨服务赛项中获得冠军和季军,在月球基地建设赛项中获得季军。
此次佳绩的取得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持续推进学科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生动体现。学院始终以学科竞赛为重要抓手,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深度结合,通过搭建机器人实验室、组建科创社团、推进校企合作项目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与充足的资源支持,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科技人才,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暨南大学的智慧与力量。
责编:陈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