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10月21至22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大会以“聚天下英才、谋合作共赢”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外国专家参加,共谋国际人才合作、创新发展大计。暨南大学副校长张宏,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智造研究院院长赵宇亮,国际交流合作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化学与材料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国际能源学院、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受邀国境外专家代表等包括14位中外院士在内的共计90余人参加活动。暨南大学承办本届交流大会的三场人才交流活动。

交流大会现场
我校依托化学与材料科学、光子技术、新能源等优势学科共举办了三场人才交流活动。分论坛聚焦“创新·融合·突破:化学与材料科学前沿发展”“面向生物医学及信息应用的光子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及智能控制”三大主题展开。来自美国、沙特、英国、意大利、法国、芬兰、波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共40余名顶尖专家学者,围绕以上内容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人才交流活动
10月20日,我校举办外国专家招待会暨客座教授敦聘仪式。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杨慧芳、引智处处长史利兵出席。张宏在招待会上致辞,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琳达·希尔德加德·贝格尔森作为外国专家代表发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副处长曲宜波进行我校海外人才政策宣讲。会上,张宏为8位外国专家颁发客座教授证书。

颁发客座教授证书
10月23至25日,20余位外国专家返回广州、珠海等地继续交流,参加由暨南大学和广东省科技合作研究促进中心主办的“2025海外专家南粤行活动”,活动内容涵盖学术研讨会、我校重点实验室参观,以及“一对一”合作对接洽谈会。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人才展洽平台。暨南大学依托该平台,汇聚全球顶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项目签约、合作洽谈等系列标志性活动,在全职人才引进、科研协议签约、合作意向达成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果,积极构建国际学术合作与人才交流新格局,为促进全球对话,推动全球人才共同发展积极贡献暨大智慧。
责编:苏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