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名新生报到!暨南迎新暖人心 特色育人启新篇

发布时间:2025/09/14 阅读量: 分享到
摘要:摘要:9月13日,暨南大学迎来2025级新生报到。8300余名本科新生和6600余名研究生,满怀希望与梦想,在暨南园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9月13日,暨南大学迎来2025级新生报到。8300余名本科新生和6600余名研究生,满怀希望与梦想,在暨南园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朝阳初升,校园内“喜迎五洲学子,共创美好未来”的崭新横幅伴着微风轻扬。拱门下,迎新帐篷有序排布,志愿者手持指引牌穿梭其间,等待着从五洲四海奔赴而来的新同学。

自暑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迎新工作,多次召开迎新工作会议筹备讨论,制定了《暨南大学2025年秋季学期迎接新生工作方案》,成立了学生迎新工作领导小组,致力为学生报到的各个环节保驾护航。各学院用心布置迎新场地,为新生提供贴心服务与丰富的欢迎礼品,让初来乍到的暨南学子备感温暖与关怀。

配图2

(有序排队的新生)

校领导深入迎新现场

勉励新生成长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暨南人

迎新当天,孙彧、邢锋、夏泉、张小欣、陈莹、顾乃华等校领导分别到石牌、番禺、广园东等校区检查迎新工作,走访新生宿舍,了解新生入校报到情况和入学适应情况,表达了学校对新生们的关怀与期望,耐心解答了新生和家长对于大学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并慰问了迎新工作人员和师生志愿者。

校党委书记孙彧走访了番禺校区新生报到现场,实地考察迎新报到线路、迎新秩序维持设置、新生行李运送等安排,慰问迎新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并要求相关部门和学院继续全面做好迎新工作,提升新生的入学体验。孙彧来到校区新生宿舍,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了亲切交流,给新生赠送了入学礼物,嘱托同学们以昂扬斗志之姿开启大学新程,在暨南的沃土上汲取养分、锤炼本领,努力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优秀暨南人。

(校党委书记孙彧走访番禺校区了解新生报到情况)

校长邢锋在石牌校区南门、院系迎新点、宿舍等区域,详细了解新生报到和迎新保障服务情况,并听取了接下来的军训及新生训练营安排。他要求相关部门和学院继续全力做好新生报到的保障工作,为新生提供更优质和温馨的服务,同时妥善安排好新生报到后的入学教育、军训及新生训练营工作。邢锋走访了新生宿舍,详细询问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寄语新生做好未来学习规划,在暨南园度过充实的大学生活。

(校长邢锋走访石牌校区了解新生报到情况

线上线下“双保障” 迎新服务“暖心扉”

学校今年继续强化线上迎新服务,持续实施“引路暨南”学长计划。入学前,新生可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对接专属对点学长,获取报到具体流程。迎新当天,对点学长陪伴新生完成入学手续办理与所在学院的各项迎新活动。入学后,对点学长将会继续向新生分享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策略、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经验,助力新生形成向学向上的良好习惯。同时,学校依托易班平台开展新生入学“五个一”教育,帮助新生在新学期开始前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厚植爱国情怀。

迎新现场,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在各校区设置多个咨询服务点,其中今年番禺校区的咨询服务点增加到18个,以全面解答新生关于校园卡申领、校园网办理等疑惑。

线下,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保障迎新工作顺利进行。校园内,贴有“暨大迎新专用”的电瓶车不时经过,为新生及家长提供接送和行李运送服务。今年,保卫处专门为新生家长规划车辆停靠点,并调配25辆摆渡车协助新生入校。安保人员各司其职,负责查验访客身份、提供交通指引、维持校内通道畅通等工作。

配图6

(“暨大迎新专用”电瓶车助力新生报到)

“同学,我来帮你提!”人群中,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热情洋溢。暨南大学团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了“减轻行囊”、送暖“新”地图等活动,志愿服务“暖新”又“暖心”。据统计,各级团组织累计组织迎新志愿者6000余人次,他们分散在各迎新点,承担起方向指引、疑问解答、行李搬运等工作,服务全面而周到。

配图7

(志愿者为新生搬运大件行李)

学院迎新“放大招” 新生收获“初惊喜”

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组织了系列迎新活动,通过布置现场展板、准备新生“大礼包”、组织迎新小游戏等举措,让新生在学院邂逅“初遇的惊喜”。

新闻与传播学院推出“暨南初印象”新生拍照打卡活动,设置拍立得合影专区,为新生定格下初入大学的美好影像。与此同时,学院还通过学院官方视频号实时直播报到现场,由学长学姐携手新生代表担任“主播”,以第一视角带领观众“云参与”报到全流程。

管理学院以活力满满的原创IP“管小虎”迎接本科新生,设计出多款实用型文创产品。在“开学有礼·盲盒墙”互动装置中,每位新生都能抽取定制盲盒,收获“入学礼”。对于研究生,学院设置了创意互动展板,通过“拍一拍”方式实时更新并记录新生的报到顺序,用即时摄影服务记录下入学第一瞬间。

配图8

(管理学院迎新现场)

外国语学院为新生准备了丰富而实用的迎新大礼包,包括定制帆布袋、小风扇、外院学子设计的暨南四季凉扇、“暨小外”四季卡套、“‘新’动不已 ‘语’见世界”种子纪念卡,以及外院定制晴雨伞等,用富有学院特色的创意设计迎接新生的到来。

配图9

(外国语学院迎新礼包)

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以“在暨伯解锁我的大学关键词”为主题设计迎新背景板。新生们通过转动转盘,选定自己大学阶段的关键词,开启对未来的展望。同时,还为新生送上大礼包,内有院服、领带领结、笔记本、卡套、小风扇、晴雨伞等,承载了学院对新生深切的关怀与美好的祝愿。

配图10

(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迎新现场)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为新生准备了“榜样引领墙”与“生科百宝袋”,还为两位当天生日的新生研究生送上了专属惊喜。“愿你们从这里出发,把知识装满,把梦想装大,在生命科学的世界里,袋袋有惊喜,步步有精彩!”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李榕介绍了学院迎新礼物承载的祝福。

四海书院在迎新现场设置了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区,其中,扎染体验吸引了大批新生。新生在学长学姐指导下,创意扎染素白布料,解锁传统工艺奇妙与中华文化的魅力,作品满载新奇喜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为贴心地为新生准备了水杯和花露水。水杯杯身印着学院的院徽以及“未来可期,前程似锦”的祝福语,背面则镌刻着新生的名字,为新生送上了独一无二的专属印记。学院还特意为同学们采购了驱蚊花露水,筑起了范基孔肯雅热的健康防线。

特色育人“开新局” 暨南少年“启新程”

近年来,暨南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的特色化培养。2025年学校增设了18个创新(特色)班,覆盖文经管理工等多个学科领域,融合了人工智能、院士学术领航等新元素,旨在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育人创新能力。化学院士领航班的新生张赖榆表示,初入暨南园便体会到兼收并蓄、包容互助的良好风尚,期待着未来能遇见更多与自己同频共振的灵魂,一同探索化学专业的更多可能,希望在老师科学指导下能产出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科研成果。

学校还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UCD)合作,开设了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的“3+1”国际班,学生将在暨南大学进行三年本科课程学习,第四年可前往都柏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商务英语(国际班)的杨琳说:“暨南大学作为‘华侨最高学府’,其国际化平台与多元化氛围深深吸引了我,我希望在这里好好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与商业思维。”她将积极参与学科讲座及国际交流活动,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学校创新实施“1+X”跨校区协同育人模式,深圳校区2025级本科生是接受该育人模式的首批新生。“1”代表学生的第一学年在石牌校区进行集中培养,在此充分感受百年积淀的学术资源、名师课堂与校园文化,强化学术基础,加强通识教育。“X”则体现多校区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选择,如学生第一学年结束后返回深圳校区深耕专业发展与产业实践。从辽宁来到石牌校区报到的深圳校区酒店管理专业新生王明帅心情格外激动,“我将利用石牌校区的优势资源努力提升自我,为今后深耕酒店管理专业领域打下坚实基础。”他对石牌校区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充满期待,希望在社团中能遇见志同道合的好友,共同成长与进步。

校园内成荫的绿树与热情的志愿者给录音艺术专业的袁艺嘉宝留下了温暖的第一印象。“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我报到第一天的心情,那就是兴奋!因为在这里我不仅可以学到更多新知识,还可以认识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们。”她希望自己能够在暨南大学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伙伴学习交流,拓宽视野,收获进步。

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新生郭兰表示,“虽然四川与广东,相隔遥远,但我还是坚定地选择了暨南大学,并终于来到了这里。”她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在导师指导下顺利完成学业,争取在专业领域产出成果。

“我的不少同门师兄弟都在暨南大学当老师,所以我已经来过这里几次了,暨南园的环境很好。”文学院汉语言师范专业新生王筱芙的家长表示,自己和家人都对暨大感到很亲切,希望孩子在暨大就读期间不但要专注学业,还要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主动成长为一个“打杂型的全能选手”,为未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责编:李伟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