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18日,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国“暨”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惠州市博罗县开展实践活动。这支国际化的团队汇聚了中国内地、港澳台侨学子以及来自欧洲、亚洲、美洲等五洲四海的留学生,涵盖国际新闻、医学、食品、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多个专业领域,以“文明互鉴”为桥梁,“科技创新”为引擎,深度探索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暨南国“暨”路径。
在博罗县长宁镇中心卫生院,团队带去了由成员牵头研发“AIActors”智能临床诊疗训练系统,该系统依托AI标准化病人和真实病例库构建虚拟训练环境,融合大语音模型与多智能体技术,为医学生或青年医生提供高效、高度仿真的问诊场景,有效解决了基层医务工作者培训不足,病例较少等难题。团队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们也展示了该系统的多语种使用方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晖为基层医务工作者开展了“科技赋能医疗实践”专题讲座,生动展示AI在提升诊断效率、优化诊疗流程、提供精准决策参考的核心作用。
实践团同时深入惠州市丰基油茶生态文化园,深入了解油茶从种植、生产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过程。在暨南大学食品学系李颖教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从专业的角度提出油茶提取后副产品进一步加工利用、改良加工工艺等研究课题,后续将依托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深度科研合作。
实践团调研博罗酒兄弟实业有限公司时,中国台湾学生陈翊颉在了解到原料为台湾凤梨后倍感亲切,深刻感受到两岸同根同源的饮食文化与经贸纽带。针对企业提出的品牌影响力弱、渠道单一、产业链失衡等问题,孟加拉留学生Mohammed Wally Hossain设计提出“短视频拓展海外营销”策略,强调利用短视频传播快、互动强、目标准的特点,深挖产品科技与工艺亮点,塑造国际化数字品牌形象,打开海外市场新通路。
团队还前往深圳科技馆参观学习。伊朗留学生Peransa Hamidi通过人体经络感应装置,直观体验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数字可视化技术的惊艳融合;阿塞拜疆学生Azer Mahmudov穿戴智能仿生靴,亲身感受中国在助残科技领域的成就与人文关怀。这场沉浸式科技之旅成为中外青年理解中国创新活力的共同语言。
团队负责人介绍,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国“暨”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团以镜头为眼、以笔锋为桥,探索文化赋能、产业链升级和科技助农的新路径。实践团让这些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学子“零距离”感知中国乡村振兴脉搏,亲身触摸广东乡村高质量发展焕发的生机,用国际化视角为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贡献“暨南智慧”。(2025-7-22)
原文链接:https://ycpai.ycwb.com/content/ikinvkltii/content_53552745.html?isShare=true
更多报道
【羊城晚报】外国留学生下乡直呼Amazing!暨大五洲青年解锁广东博罗N种打开方式!丨走,去下乡①
https://ycpai.ycwb.com/content/ikinvkltib/content_53567818.html?isShare=true
责编:李伟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