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益海嘉里杯”赢在创新大赛第二十一季总决赛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6/14 阅读量: 分享到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6月12日下午,由本科生院教务处、金龙鱼慈善基金会主办的暨南大学“益海嘉里杯”赢在创新大赛总决赛在石牌校区举行。经过分期赛的激烈角逐,共有10支队伍进入总决赛。总决赛参赛作品涵盖传统人文、现代医疗、科技民生等多个主题,经过项目展示、观众互动和专家点评等环节,最终评选出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以及5项三等奖。

织能矩阵——边云融合电池梯次重构先驱者

项目聚焦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固定拓扑风险高”“木桶效应率低”“电池敏感管控难”三大痛点,围绕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建立基于可重构拓扑结构的梯次利用电池管理系统。项目通过宏观调配组内各电池耗电,实现多级大容量动力锂电池组的有效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并通过新型可重构电路,有效解决电流内部环流带来的“木桶效应”,延长退役电池组寿命。项目开发了EMS系统,打通边端、云端的壁垒,有效提升电池梯次利用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肺速清——一吸双效,破局肺部感染

当前肺部感染治疗药物存在疗效差、肺部渗透低等痛点。基于此,项目团队研发出一款肺部药物传递率高,且能有效抑制生物被膜的吸入制剂,实现对肺部安全高效给药。项目组通过优化药物颗粒的表面微观结构精准调控药物沉积部位,让药物精准作用于肺部病灶;同时优选对细菌被膜抑制率最高的天然糖成分作为载体,提升药物的渗透与杀菌效能,为应对难治性肺部感染提供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目前,项目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并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云域雷瞰——跨构异源感知无人机赋能多场景智能巡检

为应对高频路面巡检需求,项目组研发出一款基于无人机的多传感器融合智能巡检系统——“巡安星”,旨在解决传统巡检中效率低、精度不足的行业难题。产品以自研的跨构异源智能感知与融合技术为核心,通过将视觉相机、环扫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高效集成于无人机平台,实现跨模态数据的高效融合,增强信息全面性,提升缺陷识别的准确性。“巡安星”以其高精度、全天候、多场景的巡检能力,已在桥梁等复杂场景中投入应用。未来,项目将持续推动智能巡检与无人机融合技术发展,为智慧交通建设贡献力量。

泥转新机——“RVS+”污泥高值化与多功能有机肥研发技术和应用

针对污泥无害化、高值化利用的行业难题,项目构建“RVS⁺”技术体系。通过城市污泥资源化(R)、高值化(V)和安全利用(S),解决城市污泥问题。项目组研发出一款兼具降解有机污染物,溶磷、固氮、解钾等多种功能的有机肥,实现城市污泥资源化、高值化和安全化土地利用,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目前,该项目已与广州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计划发展为集研发、生产、推广、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链。

“电智创疗”——新型导电水凝胶在创面管理中的应用

项目团队针对急、慢性皮肤损伤引发的次生问题,开发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型导电水凝胶,构建伤口三维仿生微环境。项目搭配硬件,借助水凝胶界面与伤口接触,对创面愈合状态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通过蓝牙向智能手机传输伤口信息,通过增强内源性生物电场与外源性电刺激协同作用,显著加速血管新生与上皮化进程,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当前,项目已获得专利授权,未来将进一步开展临床实验验证其可靠性,投入商用制造和推广。

暨南大学“益海嘉里杯”赢在创新大赛自2013年4月启动以来,已举办21季共96期,吸引680余项项目参赛、15000多人次直接参与,为学生搭建从校园迈向社会的实践平台,提供了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

责编:常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