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双百行动”项目纪实】“暨行致远”实践团——用国际化视野传播中华茶文化

发布时间:2025/04/16 阅读量: 分享到

梯田层层,云雾缭绕,在惠州博罗县乡间的小路上,“暨行致远”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团的成员扛着相机与三脚架,操纵无人机在空中巡回拍摄。他们在罗浮山中学习千年中医药文化,用镜头记录博罗茶的技艺,用笔记录博罗发展,用心解决当地茶文化的传播困境。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他们始终坚持用微小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博罗发展需转化 五洲聚力助振兴

“国暨”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团 在岚滋茶园合照 

博罗县位于广东省中东部、惠州市北部,是珠三角辐射带动粤东北的关键节点。作为“百千万工程”中的创先县,它始终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推进“环罗浮山”“东江画廊”“百里茶香”等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但是博罗县在推动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面临数字化转型挑战、人才短缺、品牌影响力不足以及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等关键问题。

为帮助博罗县解决这些发展难题,2024年7月,在国际学院党委书记闫昕、团委书记封小龙和辅导员尹秋颖的带领下,“暨行致远”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团启程惠州博罗。这是一支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团队,有来自孟加拉国、阿联酋的华侨,伯利兹的华人学生,也有来自俄罗斯、也门、沙特阿拉伯的国际留学生,团队充分发挥国际学院生源多元化、平台国际化的优势,从多元角度思索博罗农产品发展新路径。

在正式实地考察前,团队成员们阅读了相关资料,了解博罗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茶产品与中医药文化,来自不同专业的他们聚焦于这两点进行了计划制定——以传播中华茶文化提升博罗的品牌影响力。

 

学习制茶与中医 挖掘文化作宣传

“国暨”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团印度成员体验摘茶

为深入学习博罗茶产品的特色之处,团队成员走进当地茶园的制茶工厂,采访了负责人,思索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前往柏塘万亩茶园,亲手体验采摘、杀青、揉捻等工艺,记录当地两代人手工制茶的传承故事;以孟加拉国留学生何卓凡讲述他与茶的故事,串联起博罗茶产业的过去与未来,将该视频发布至海外平台,助力博罗茶走向世界。

实践团还来到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探寻博罗中医药历史与文化;外国留学生以及华人华侨结合葛洪文化、荔枝文化等地方特色即兴赋诗,创造性地采用诗歌、汉服与留学生结合的形式,制作了《诗韵中外》短视频作品,展现了博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韵味。

将农业、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不仅会带动本地茶产业链条的延伸,还能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通过这种‘茶产业+文化+旅游’的模式,可以有效实现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产业转型,推动博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队老师闫昕认为团队探索的这种发展模式,展现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广阔潜力。

 

文化交流培人才 实践成果向未来

“国暨”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团 合照

为助力博罗培养国际化人才,实践团成员走进当地课堂,与惠州学子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分享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经验,国际学生与当地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进步。来自也门的Ella在交流会上分享了自己在中国求学的故事与学习方法,鼓励惠州学子走出去接触不同文化,用个人学识反哺家乡建设。

此外,“暨行致远”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们运用自身新媒体相关知识,帮助博罗当地农事信息公众号更新传播模式,用H5形式将农事指南按具体作物进行细分,帮助当地农民更清晰快速掌握天气变化、虫害信息、种植要点等农事相关信息,减少农业因自然原因产生的损耗。

团队成员深入学习博罗农产品发展现状,结合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撰写出《博罗农产品“文化赋能”到“文化出海”的实践路径探析》的调研报告,为博罗农产品走向更广市场提供可实现的指导意见,同时拍摄的茶宣传片《茶脉传承 跨海飘香》获第四届“读懂中国”中外短视频征集展播“文化传承与文明对话单元”三等奖,让更多人看到博罗农产品的潜能。“在未来,我们将成立工作室,联合博罗茶品牌做出有吸引力并融入中华文化的茶产品,进一步推动博罗农产品走向世界舞台。”学生负责人甘佳禾充满信心道。

 

责编:常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