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师生热议全国两会精神

发布时间:2025/03/07 阅读量: 分享到
摘要: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暨南大学广大师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积极关注全国两会,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结合各自学科、身份和实际热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暨南大学广大师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积极关注全国两会,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结合各自学科、身份和实际热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大家一致表示,要将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锚定奋斗目标,汇聚信心力量,奋力推动“双一流”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暨南智慧和力量。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孙彧表示,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全面收官、“十五五”谋划布局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催人奋进,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重点任务,以及一系列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要举措,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办学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孙彧指出,作为“华侨最高学府”,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时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奋力书写“强国建设、暨南有为”新篇章。不断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牢牢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深入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不断完善侨校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推进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和育人生态。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坚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加速提升科研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构建暨南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和水平,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壮美的崭新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表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教育强国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为高校抢抓战略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征程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邢锋指出,今年也是学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攻坚之年。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锚定持之以恒地坚持“侨校+名校”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实施侨校特色强化与一流大学建设的“双轮”驱动工程,努力打造国际化教育新高地,构建具有示范效应的创新型办学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专业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与科技创新为导向,认真谋划布局优势、特色学科冲击新增“双一流”学科,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水平,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暨南大学新的更大贡献。

党委统战部部长梁燕表示,全国两会召开为暨大统战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经济、民生、科技等领域的部署,与暨大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近年来,学校积极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八个民主党派组织健全,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工作成效显著,港澳台侨学生培养工作亮点频现,校地合作不断深化。未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引导统一战线成员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度服务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积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活力,为国家大统战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党委医学工作部部长孟宪军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强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并加强护理、儿科、病理、老年医学等专业队伍建设。暨南医学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深化医、教、研、人才一体化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河源、东莞、顺德等地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持续创新“医学+X”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加强紧缺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成立医工交叉研究院和医学人文中心;坚持“引培并举”,持续优化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暨南医学的力量。

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区向丽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教育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前进方向。管理学院党委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同心圆”侨校特色党建运行机制,深化课程思政改革,优化学科布局,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力争建成“根植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具国际影响力”的卓越商学院,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贡献暨南力量。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马义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我们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篇章、推动教育强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将紧紧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重要部署,勇担教育强国建设赋予的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可靠顶用、拔尖创新的新时代“生命科学”人才,强化有组织的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奋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学院、学校的建设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懈努力。

环境与气候学院院长陈达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创新”定位为核心引擎,强调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在创新驱动下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推进。高校作为创新、科技、人才的重要交汇点,应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全链条创新发展体系。未来,我们将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生态环境创新科技与人工智能、社会产业的深度融合;深化“环境+”学科交叉体系建设,培养兼具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青年人才;明确创新人才的使命担当,秉持“顶天立地”的精神,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建设,以创新活力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经济学院副教授侯雅文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精准定位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升教师专业教学素质能力,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更将以科学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从所在学科出发,加强与“四新”下的工、农、医、文,各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开发新型数字化教学资源,用智能化赋能个性化教学,助力教育变革,培育更具竞争力和创新性的人才,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药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张武刚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强国的紧迫使命和思政工作的重大意义。作为辅导员,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把两会精神融入日常工作,着力培养学生“强国有我”的使命感,以年轻人的视角和语言,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为民族复兴贡献暨南力量;以两会精神为动力,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用心用情做好辅导员工作,为培养卓越药学人才贡献力量。

第一临床医学院2023级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生欧建林说,全国两会召开让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为康复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立足自身专业,聚焦科技创新,加强康复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推动康复医学高质量发展;深入基层,开展康复知识普及和义诊活动,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新闻学专业香港籍学生任晓芊表示,全国两会让我真切感受到国家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无限可能,作为香港青年及新闻学子,我深知国情教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蓝图,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爱港情怀,增强我们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未来,我将把所学融入新闻与传播的实践中,用镜头和笔触记录国家的发展变化,传递正能量。

责编:李伟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