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绘就粤澳科技合作蓝图

发布时间:2024/12/24 阅读量: 分享到

“大湾区的飞速发展,为澳门未来的科技腾飞打下坚实基础,也提振了澳门科研工作者的信心。”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席、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董雅红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5年来,澳门与内地科技合作日益紧密,取得积极成效。尤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粤澳科技合作不断深化。

“在人员往来、科技合作方面非常便捷”

这几年,董雅红和暨南大学在碳排放领域开展了很多科研合作。“我参与了关于大型海藻碳汇能力及核算的研究项目,与暨南大学的专家一起纠正方法、完善数据。经过几年努力,该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共同发表多篇SCI论文、制定技术标准、共同培养研究生等。”董雅红说。董雅红还与暨南大学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点实验室一同承担了浙江省苍南沿浦湾“负碳海湾”的认证工作。

“现在两地无论是一起申请科技项目,还是共建实验室,都比较顺畅,没有隔阂和差别。”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暨南大学教授邵敏介绍。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领衔完成了《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港澳特别行政区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标志着港澳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科技进展。该实验室由暨南大学牵头,联合澳门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

作为粤港澳科技创新协同的重要平台,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从2019年启动建设,现已建成31家。目前,广东省正积极推动实施由港澳方牵头建设联合实验室的新模式。

而在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领域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方面,广东省在“人往来、钱过境、税平衡、物流通”取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零的突破——支持承担广东省财政科研项目的港澳机构遵循港澳审计准则验收结题。

此外,自2019年起,广东省科技厅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实施了粤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截至目前,双方共支持立项90个。2024年,双方开展首次联合评审,有效破除了粤澳两地关于科研项目的评审规则、体制机制差异化障碍,为遴选粤澳优质的合作项目提供了更为畅通的评审通道。

董雅红表示:“虽然澳门和内地高校在工作流程、项目申请要求、学生培养方式上有一定差异,但双方都可以协调好,共同推进科学研究。在人员往来、科技合作方面非常便捷。”

“加快推进相关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澳门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风情的城市,更有着令人难以抗拒的美食。如何在旅行时不绕路,并轻松寻得美食?澳门本地居民和访澳游客只需打开“澳觅”App,就可轻松掌握。这款被誉为“澳门美团”的App,是“可控式与参与式感知网络的联合设计及其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项目的技术成果。

“针对澳门此类旅游城市发展智慧旅游产业的迫切需求,我们和澳门大学联合申报并共同承担了该课题。目前项目已通过科技部验收。”项目牵头人、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光华介绍。目前,该项目团队已引进4名具有港澳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其中就包括澳门籍的暨南大学副教授郭江凌。

“我所在的学院地处珠海,毗邻澳门。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与澳门的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合作,创造了天然的有利条件。”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郭江凌明显感受到内地企业从模仿国外产品到追求自主创新的转变。

如今,粤澳双方科技合作深度融合,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天文与行星科学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度参与了嫦娥探月、火星探测等国家深空探测计划。

郭江凌从位于澳门的家出发,前往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上班,仅需1小时左右的通勤时间。他在这条路上走了17年,已深度融入大湾区的生活。“这学期,我和珠海市多家企业进行技术对接,接下来希望能推动实验室的重要成果落地,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需求。”他说。

在董雅红看来,科研不仅要追求理论和方法的突破,也需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她表示,随着未来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大湾区丰富的产业资源会为澳门的新技术落地提供肥沃的土壤;而澳门作为连接中外的桥梁,可以提供多元化的交流合作平台,帮助我国先进技术走向世界。

“我们将强化粤澳科研协同,联合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相关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学术交流合作。”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表示。(2024-12-23)

原文标题:绘就粤澳科技合作蓝图

原文链接:https://app.kjrb.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43246.html?isDigital=true&isShare=true

责编:李伟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