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番禺校区启用十周年 “新造”校区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4/11/29 阅读量: 分享到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从大学城南岸一片荒芜的农地,到如今具有一流办学条件的优美大学校园,十年来,位于新造镇的暨南大学番禺校区,一步一个脚印,筑巢引凤。学院及高层次团队纷纷入驻,学科水平持续提升,人才培养亮点纷呈,科研转化捷报频传,校园管理平稳有序,为百年暨南的跨越式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生力量与蓬勃活力。

图片

(番禺校区)

“番禺校区建设是暨南大学新百年世纪工程。”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指出,这个最年轻的校区,已成为暨大面积最大、容纳学生人数最多的校区,更是承载暨南大学未来发展的“新引擎”,正在助推我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未来,番禺校区将重点打造“五个中心”——海外人才培养中心、科教创新中心、产学研协同中心、国际合作中心、中华文化传播中心,培育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新生长点。

“新造”校园 为高质量发展创设更优生态

进入21世纪,随着暨南大学海内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港澳台侨优秀青年、内地优秀学子将暨大作为报考深造的热门高校,国内外许多优秀科研团队也将目光投向暨大,而学校现有的办学空间已无法满足这些不断增长的需求,建设一个全新校区成为了学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进驻广州大学城二期办学的想法,开始酝酿筹备,得到了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2006年,番禺校区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准建设。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番禺校区一期规划。2012年,番禺校区正式奠基,校区建设全面开工。2014年,番禺校区正式启用。自此,学校三地五校区立体化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图片

(如今的番禺校区俯瞰图)

新校园处处是美景,岭南式风格建筑与现代元素错落交织,镜湖与端溪点缀其间,百年暨南的历史与文化的关键元素融汇其中。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暨南“新面孔”,成为了这个新校区的第一批主人。

“作为第一批进入番禺校区的校友,当时都戏称自己为‘开荒牛’”。2014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黄菁莹说,“不过,四年里我们也用着干净舒适的宿舍、崭新明亮的教学楼、温暖的勤天小屋……我们见证了番禺校区的成长、新造的变迁,在人生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经过近六年建设,一个宜教、宜学、宜居的国际化新校区初步成型。

图片

(如今的博雅桥)

201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校考察,嘱托学校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条件。为进一步推动番禺校区建设,完善校区功能,改善校区办学条件,吸引更多港澳台侨学生来校学习,学校出台了《番禺校区整体提升计划》,以校区二期工程为重点,力争通过6~8年左右时间,将番禺校区建设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引领性的一流大学校区。

目前,番禺校区二期工程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预计至2026年基本完成。届时,番禺校区建筑总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米,办学规模将达到2.6万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番禺校区已汇聚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成果丰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包含两院院士2人、境外及外籍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6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暨南大学副校长、番禺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荣华在回顾番禺校区十年发展之路时指出,番禺校区建设发展的关键意义,在于筑巢引凤。“学校只有构筑更广阔优美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杰出创新人才资源,为学校‘双一流’与高水平建设添砖加瓦。”

聚集一流学科群 学科交叉融合服务湾区发展

2015年,时任暨南大学副校长、药学院院长的叶文才出于教学科研与学科学院发展的考量,与学院领导班子达成共识,决定带领药学院进入番禺校区,他认为,“科研发展、实验室建设需要更多的空间。新校区空间广阔,可聚集各个学科形成学科群,并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

2020年,药学院正式入驻番禺校区。2023年,药学学科率先拿下了暨大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全国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叶文才亦向学校提议将该实验室落户番禺校区。

十年来,一流生物医药学科群、光电信息学科群、生态环境学科群、化学与材料学科群以及高端智库群陆续聚集到番禺校区,形成了强势学科交叉组团。如今,入驻番禺校区的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番禺校区就像一个飞机场,各类学科团队就像是航空公司。校区要创造条件,为学科组团起飞助力。”番禺校区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潘启亮说,十年来,校区不断完善保障服务、协力优化学科发展的新空间、搭建服务科研创新的新平台,让学校优势学科群发展有了新的承载,也获得了诸多学科的青睐。

图片

(知识产权大楼)

2020年,药学院公共科研平台在番禺校区正式成立,平台配备高端精密的仪器设备和优秀的实验人才队伍,为各学科开展科研创新、培养人才等提供了重要的创新载体。

该公共科研平台面向全校及社会全面开放。不少粤港澳大湾区师生申请入校做实验,广州医科大学博士后李晨晨就是其中一员。她了解到药物筛选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自动化药物筛选仪器,特意前来学习。在实验中,李晨晨通过使用超微量液体移液工作站、高通量多模式微孔板检测系统,很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药学院公共科研平台,在番禺校区,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实验动物管理中心等基础设施陆续建成。

学科集聚、空间拓展,为学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今年刚刚获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的暨南大学大数据与国际传播重点实验室,便是依托学校计算传播研究中心,集纳新闻与传播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等跨学科的国际传播优势资源而组建的,该实验室致力于推动大数据与国际传播领域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各学科在番禺校区实现一系列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

药学院原院长丁克团队等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成功研制了抗肿瘤候选药物JND30134。依托“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等10个省部级科技重点平台,由世界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名誉院长刘绍臣领衔的团队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体系、技术解决方案以及高端监测装备和方法。

“十年来,番禺校区不断培育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新生长点,成为聚集一流学科群、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实力’所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表示,未来希望充分激发番禺校区的动能,建成一批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学科,支撑学校实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

以文化人 打造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中心

2021级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梁健斌来自中国香港,他非常难忘大一时在番禺校区四海书院学习生活的时光,“很幸运入学第一年来到番禺校区,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来自五洲四海的暨南学子,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也为我打开了了解暨大的第一扇窗口。”

十年来,番禺校区是大部分港澳台侨学生校园生活的起点。作为最年轻的校区,番禺校区有着敢为人先、走在前列的勇气,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面向世界、多元化发展的乐土。

图片

图片

(番禺校区)

2014年,番禺校区启用之初,暨大唯一一所试行书院制建设探索的办学单位——四海书院便入驻。四海书院主要负责港澳台侨本科生一年级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书院结合港澳台侨学生特色,坚持与专业学院双院协同育人。

“四海书院是番禺校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亮点。”番禺校区党委书记、四海书院院长刘金顺表示,十年来,四海书院与番禺校区共成长,改革卓有成效,四海名副其实。截至2024年夏季,四海书院已结业学生超过1万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纽带。番禺校区不断夯实文化育人,营造“中华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共融”的校园氛围,设立了中华文化体验展示馆,开设了书法、国画、篆刻、中国武术、茶艺、香文化、剪纸、传统民族服装等项目,为培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暨南火种”创造了平台。

2020级经济学专业学生赖裕非常喜欢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并参加了四海书院开设的中华才艺选修课,“通过练习射艺和书法,我的专注力大大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理解,还学会将传统文化的智慧运用在学习生活当中。”

此外,番禺校区协力打造了国际化办学的成功样板——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

图片

(2020年番禺校区毕业典礼)

2016年11月19日,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揭牌仪式举行,暨南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同成立联合学院。这是我校首个获批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入读学生享受两校师资,满足学位授予要求和毕业条件的学生将获得暨南大学和伯明翰大学两校学位证书及暨南大学毕业证书,实现不出国门的“留学”。

2018级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刘禹希是国际化育人模式的受益者。毕业后,刘禹希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目前在大华银行(新加坡)公司任职数据分析师岗位,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我们的导师是来自伯明翰大学和暨南大学的行业专家和研究者,他们带来了多样化视角与全球前沿的知识,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并贴合行业应用。”

图片

(2018年番禺校区毕业典礼)

2017年启动招生以来,该学院已毕业四届学生,超七成前往英国、美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深造,其中90%以上进入全球排名前100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今年,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入选2024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TOP20。

十年间,番禺校区从容纳3000余名学生到1.9万名学生,汇集了15个学院,已经成为学校本科教学的主阵地。这背后,是各项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不断升级的过程。

“专门的自习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都是我们学习的好去处。我觉得最有吸引力的是篮球、游泳、足球、羽毛球等各种运动场地。”赖裕说,与先进的设备、整洁的实验室共处的科研时光构成了暨南记忆中最重要的部分。

图片

(番禺校区)

根据《番禺校区整体提升计划》,番禺校区全面建成后,番禺校区总办学规模将达到2.6万人,其中全日制学生近2万人。未来,将有更多年轻的力量不断走进番禺校区,让校区永葆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

新时代新征程上,作为暨南新百年的世纪工程,番禺校区将继续秉持“侨校+名校”战略,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书写“奋进之笔”,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高地续写新的篇章。

责编:苏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