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百千万工程”| 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暨南大学“融媒菁英班”赴酥醪村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24/09/13 阅读量: 分享到

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7月14日至17日,由暨南大学10名首期“融媒菁英班”成员组成的“暨轩星火”实践团,赴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酥醪村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文化古迹和旅游景点,采访村干部、村民、游客和产业负责人,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情况,致力探索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以高校学子力量助力“双百行动”走深走实。

配图1

(实践团到达“罗浮山站”)

配图2

(实践团与酥醪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合影)

深入田间地头 与村民面对面交流

据了解,酥醪村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农产品而闻名,是博罗县政府打造的旅游特色乡村之一,“农文旅”融合发展潜力较大。酥醪村位于罗浮山东北面,与增城、龙门接壤,全村土地面积1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0多人,下辖15个自然村。小村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溪水潺潺,民风淳朴,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山中蓬莱”之美誉。肥沃水土孕育丰美农产品,村中的酥醪腊肉、酥醪菜(仙人菜)、艾粄、罗浮山甜茶等美食特产独具风味,让人回味。

配图3

配图4

(酥醪村鸟瞰图)

初到酥醪村,实践团即赶往田间地头,深入调研村中农业生产情况。在农户家中,通过对村民深度访谈,成员们了解到该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农产品品质优良,深受游客喜爱;在田野上,通过沉浸式体验,成员感受了当地农产品种植、采摘以及生产制作的全过程。在村头巷尾,通过问卷调查,成员们掌握了当地农业经济收入、农民人均年收入等基本情况。

配图5

配图6

(实践团成员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配图7

配图8

(实践团成员对村民进行采访)

配图10

(民宿老板接受采访)

为深入了解当地农产品生产销售情况,实践团对特产店负责人进行了访谈。“这些特色农产品都是我们纯手工制作的,味道好、品质高,纯绿色无污染,游客品尝我们当地的特产后都赞不绝口。”酥醪山人农产品店负责人希望通过当地手工制作的特色美食让更多的人了解酥醪村,但她也表达了担忧,“销售路径不够完善、人工生产成本较高、机械化程度较低等等,都是我们特色农产品打响知名度的阻碍。”

走进文化古迹 探索暨南与酥醪历史渊源

配图11

(陈伯陶)

建于晋代,有1600余年的历史,后倚青山,前临荷沼,旁有两山,内矗立正殿、蓬莱阁、斋堂、客堂、道舍等建筑,这便是罗浮山道教五大观之一的酥醪观。在观内,实践团了解了酥醪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并采访了酥醪观道长高浩林,深入探索了酥醪观与暨南大学的深厚渊源。

配图12

(酥醪观)

暨南学堂创始人之一的陈伯陶年幼时便跟随父亲来到酥醪观,十岁时就读于酥醪别苑,并在后来考取了探花,成为酥醪观里第一个考取探花的人。1906年,陈伯陶先生协助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倡导教育救国,四处游说华人华资办学在六朝古都南京创办国内首个培养侨生的学堂,目的是培养华侨学生的国文及国语等。学堂由陈伯陶命名为“暨南学堂”,即暨南大学前身。“‘凤尾生花清及第,翀前折桂国良才’,这副刻在酥醪观侧室门口的对联写的就是陈伯陶先生。”高浩林说道。

参观旅游景点 领略自然与人文之美

正值盛夏,溪流蜿蜒,流水潺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酥醪村成了城里人避暑的好去处。利用地理优势,酥醪村创新性发展乡村旅游,把经营了10余年的农庄进行升级为“森乐营地”,推出全新旅游产品——露营。实践团成员体验了该营地中的天幕区、游戏区、戏水区等区域,大量采访了游客,并对营地负责人许润添进行了专访。“从城市到农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追求亲近山野的自然体验,我们借助村中的优势提供戏水、烧烤、美食、露营等项目,也希望未来可以得到更多宣传、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配图14

(实践团采访森乐营地负责人许润添)

翻过酥醪村北面的山,便是国家5A级自然风景区——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景区内大小山峰、飞瀑名泉、洞天奇景、石室幽岩林立,自然风光旖旎。实践团成员在景区经理黄国辉的引导下,沿着山间小道徒步前行,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文的厚重底蕴。在罗浮山的山顶,同学们俯瞰着整个酥醪村的美景,感叹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黄国辉表示,“景区打算以罗浮山为核心,整合周边文化旅游资源,围绕长宁镇、福田镇、横河镇等打造环罗浮山的‘农文研旅’示范带,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配图15

配图16

配图18

(在罗浮山俯瞰酥醪村)

配图19

(实践团成员采访黄国辉)

实践团牵手酥醪 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本次调研中,实践团还对暨南大学“双百行动”驻博罗工作队队长、挂任博罗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王朋,长宁镇党委委员朱文斌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酥醪村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存在的优势与困境。

配图20

(实践团成员采访王朋)

王朋表示,“酥醪村在‘农文旅’融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不少发展困境。面对这些困境,要坚持因村制宜、精准施策,依托各方资源,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文旅经济、特产经济,打造数字化智慧共建平台。依托‘一核一带三体’和‘百千万工程’全力构建环罗浮山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带动酥醪村高质量发展。”

配图21

(实践团成员采访朱文斌)

“酥醪村所在的长宁镇以医药产业作为发展支柱,以食品产业作为发展驱动,以民宿康养产业作为发展亮点,多方位发力带动村民就业,同时着力推进非遗、文物保护规范化,实施人才引领工程。”朱文斌表示,面对发展存在不足,酥醪村及其所在镇应抓短板、锻长板,依托长宁镇绿水青山发展名片聚力打造“农文旅”三者融合的环罗浮山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参加这次"暨轩星火"实践团,通过走访酥醪村,采访当地村民,我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践团队长、来自中国香港的2021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梁健斌表示,作为香港青年,我们要深入了解学习“三下乡”的实践意义,为推动乡村全面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未来将会努力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的宣传和发展事业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暨南青年的活力。

实践团成员、2023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刘欣雨表示,“此次实践不仅让我感受了罗浮山水之美和酥醪人文之美,更是让切身感受了‘百千万工程’和‘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带来的变化。我和队员们将把本次实践与专业知识结合,设计属于酥醪村的特色宣传品,打造酥醪名片,为推动酥醪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贡献暨南力量。”

“调研经历让我学习体验到许多新鲜而有意义的事物,我感受到了当地淳朴的民风与优美的风景,也深刻体会到‘百千万工程’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对当地带的变化。”实践团成员、202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林子琪表示,此次调研让自己深刻明白当代青年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也坚定了自己作为新时代暨南学子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接下来,实践团将系统整理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等材料,形成可行性调研报告,尝试为当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新路径;产出文字和视频类宣传产品,助力当地农文旅产品知名度的提升;设计宣传册、礼盒等文创产品,打造酥醪村独特文化IP。

责编:苏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