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港澳台侨新生走进江门 开展研学之旅 感悟侨乡文化

发布时间:2023/11/30 阅读量: 分享到

9月6日,暨南大学组织2023级港澳台侨新生赴江门市开展研学活动,并于当日上午在江门市文化馆举行研学活动启动仪式。这是暨南大学实施新生训练营11年以来,首次与江门市合作开展岭南文化研学活动。走进侨文化的故乡,港澳台侨学子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香港学子熊丽嫦:了解侨文化 在多文化语境中选择方向

走进江门这座城市,熊丽嫦心中满是感慨。在博物馆跟着讲解员了解江门的历史,其中的侨文化深深打动了她。

熊丽嫦在香港与深圳两地长大。20世纪初,她的家里人就生活在深圳通往香港的口岸处,两地往返就像是出入小区的大门。熊丽嫦的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广州人,两人就是在两城相互交流的大背景下走到了一起,他们也见证了内地与香港的日渐亲密。 熊丽嫦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香港念书,她身边有很多海外侨胞,她惊叹原来江门也和香港一样,是一个侨胞云集的地方。

江门的故事触动着她,她回忆起深圳的建设也少不了侨胞们的支持与帮助。从小到大,她见证着深圳的高楼一点点搭起、交通一点点完善、道路一点点拓宽、福利一点点健全,一个高速发展的深圳展现着中国蓬勃发展的力量。 譬如高铁。熊丽嫦兴奋感叹,在深圳坐高铁出行浏览祖国大好山河,是何其便利与经济。一条铁路连接着中国各地,向世界展示中国速度。 熊丽嫦 见证了中国发展速度,看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今年她选择来到暨南大学读书,希望在这里,遇见自己的无限未来。

澳门学子黄俊麟:感悟历史 明确方向

紧跟在讲解员的身后,黄俊麟看着江门历史博物馆里的史料照片陷入沉思。

江门的侨乡文化与近代中国史紧密相连,其中有不少历史资料让他产生了触动与思考。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他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事件会由此发生?是什么导致的结果?除了常见的因素外,有无其他隐性的原因?历史唯物辩证主义一直在指导着他的思考。

黄俊麟会在课后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检索,在维基百科或其他科普类网站上了解更加详细的历史背景。 这次在博物馆,他在一张美国华人铁路工人的历史照片下停留了很久。这样的历史史料第一次如此直观地出现在他面前。他说,这样的直面“感受大于理解”。

历史的冰冷叙述瞬间变成了有血肉有情感的人的故事。 对黄俊麟来说,这次的游学给了他填补自己历史知识缺口的机会,更进一步走进了华侨的历史,他也将在历史长河中,继续找寻自己的方向。

台湾学子张邦劼:走进梁启超故乡 感受科技强国力量

虽然从小在台湾长大,但张邦劼对大陆并不陌生。

张邦劼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台湾同胞,父亲在他小时候就以台商的身份来到广东佛山做生意。对他来说,大陆是父亲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他的另一个家。每月一次回家的父亲会给张邦劼带来关于大陆的最新消息,他在脑子里描绘着无数美丽的图景。

在初中的历史课上,张邦劼第一次听到梁启超的名字。老师说梁启超是广东人,他很惊叹,这样一位有学识有胆量的先生原来就出生在父亲工作过的地方。他对大陆的想象又更深了一步。

升入高中,在父亲的建议下,张邦劼来到大陆学习。他亲眼见到,大陆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里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多的可能。在这里,他对大陆的想象化为了现实。

这次走进江门,走进梁启超的故乡,张邦劼很激动。小时候对大陆的想象倾注在这趟旅程中,如今踏上这片土地,有一种时空交错之感。时空不仅在他的回忆中交错,也在这片土地上交错。

江门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一部华侨史、革命史,梁启超故居与古老的碉楼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远去的历史;新生的建筑也在此发芽壮大,现代化的工厂、科技前沿的双碳技术实验室等在这里落地,这是一座历史与现代并行的城市,让张邦劼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日本华侨学子王骏龙:共情华侨史 不忘中国文化

隔着太平洋的海水,王骏龙常常觉得自己一望就能见到家乡。

从小在辽宁长大,王骏龙对海是再熟悉不过的。后来随父母在日本定居,海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这次参与江门研学,在地图上也能看见一大片海,在这里,曾有无数华人华侨来去。这让他回忆起自己身为华侨的经历。

王骏龙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就定居日本,在日本开了一家中华料理店。 升入初中后,王骏龙跟随父母在日本学习生活。进入一个新文化,他适应得很快,6个月后就可以比较流利地用日语交流。但是,就像江门的这群华人华侨一样,王骏龙从未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在日本家里,交流的语言永远是汉语;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家里照常过。王骏龙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家里像往常过节一样,在门口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把福字倒着贴,希望福“倒”了;晚上的餐桌上,是中国传统的九道菜,追求长长久久;妈妈做的菜还是传统的鱼肉、猪肉,吃的是米饭,该少的一样也不少。这样喜气洋洋的年,他们每年都过。

王骏龙决定回国读大学。问及理由时,他果断回答:“我毕竟是中国人,而且现在中国发展得这么好。”高速发展的中国也成为全世界华侨华人坚实的后盾。 回国,对王骏龙来说,是新的发展机会,也是断不了的文化根脉。

针对港澳台侨学子,暨南大学持续推进相关活动。在国情教育方面,在港澳台侨学生中分别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近代中国纲要”“当代中国概论”以及《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等课程;在文化传承方面,对海外研究生开设以中华文化为主线、以中国社会发展为脉络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对外传播方面,打造《华文教师证书》等级标准、“海外华裔青少年华文水平测试”两项华文教育国家标准等。

暨南大学始终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更加努力地推动华侨高等教育再上新台阶,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文:校报学生记者 廖璜

图:受访者提供

指导老师:杜明灿

责编:苏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