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时光荏苒,暨南大学114周年校庆翩然而至。期间,我校将举办校友见面交流会、毕业班返校日等丰富活动,来自世界五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校友共同追忆暨南岁月,畅谈母校发展,厚植家国情怀,共叙“知校·爱校·荣校”的故事。
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全球记忆中的暨南】专题报道,邀请来自全球各地的暨南校友重拾暨南记忆,分享暨南精神,重温暨南往事,希望暨南人从中汲取暨南精神力量,关心、热爱和支持学校发展,共祝暨南大学114岁生日快乐。
总策划:麦尚文 梁燕
统筹:苏运生 刘毓洁
执行:李伟苗 杜明灿 苏倩怡
翻开家中的相册,看着有点发黄的旧照片,发现这当中近四分之三都是大学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志同道合的好友,那些青涩的脸,那一段一起筑梦的美好时光……每一个情景都恍如昨日。
(右四为范美湘)
暨南岁月是我珍藏的美好记忆
1992年9月初,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和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来到了暨南大学的校园。父母陪我到校园报到和安顿后,就要坐车返回澳门。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我的心情非常忐忑,因为接下来我要独自面对四年的大学生活。从小独立自主的我,对大学自由自在的生活本不应该害怕,但不知怎么了,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人的我,在这一刻非常茫然。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我遇到了一位来自台湾彰化的新闻传播专业女生,我们一见如故。后来,我搬到了真如苑25栋三楼,成为了她的室友,我们同住到毕业。这位女生成了我一生的好友,直到现在,我们仍会每年约见一次。这是我在暨南大学遇到的第一个知心朋友,她善良、温柔,在她身上我读懂了“上善若水”的内涵。
我就读的专业是外语系商务英语行政秘书,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是女生,男生人数寥寥无几。那时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每逢周五下午放学,教学楼门口就会站着其他院系的男生,不知道他们是否在等什么人?还是专门来看看我们这群女生有多优秀?那时候纯真的友谊和一张张青涩的脸,都珍藏在我们美好的记忆中。现在的每次同学聚会,我们依然津津乐道那段美好的时光和那份纯真的友情。
那时候,我被班上的同学推选为班长。为班级服务,我有更多机会接触院系的领导和老师,与更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交流,从事协调沟通和组织活动工作。日子久了,我学会了团结合作、统筹协调、待人接物方面的技巧。这些本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直至现在,这些本领对我的工作岗位仍有莫大的帮助。
感恩暨南给予我的一切
在暨南大学的四年里,我遇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其中,古老师和蔡老师对我的影响最为深远。犹记得,古老师第一次走进教室上课的时候,她温文优雅的举止、大方得体的言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古老师学识渊博又细心体贴,她特别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时常对我们嘘寒问暖。在我看来,她就是老师中的典范。从那时候起,我就萌生了毕业后做老师的念头。到现在,我已经从事教师工作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我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兢兢业业,竭尽所能做一位好老师。
蔡老师是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好老师,她当时负责教授我们的英语泛读课。刚开始时,同学们都觉得蔡老师凶巴巴,非常严格,一点人情都不讲。即使下课后,同学们要跟她说话,心里都是战战兢兢的,生怕自己说错了什么就会被她责备。蔡老师经常告诫我们,如果学习不够用功,英语就难以学好。她一直鞭策着我们,让我们学好英语、学好专业课。渐渐地,我喜欢上了她的严谨,她让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督促自己做事要细心。蔡老师敢于指出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不良习惯,她严中有爱的做法,也成了我后来从教时坚守的准则。
大三的时候,我患上了特发性盲肠炎,住进了华侨医院。由于情况紧急,我必须马上接受手术。在父母还没赶到来广州的时候,术后第一个来看望我的老师,正是蔡老师。她用有如母亲般温柔的语气问道:“范美湘同学,没事吧?这是小手术,很快就会好起来的。”那一刻,我感动的眼泪夺眶而出。如蔡老师所言,我真的很快就好起来了。
大学里值得回忆的事情太多太多,三天三夜也诉说不完。我幸运地遇到了许多好人好事,遇到了众多良师益友。在这四年珍贵的时光里,我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感谢暨南大学给予我的一切一切。
我是暨南人,我骄傲!
毕业后,我返回澳门,投身社会工作。在澳门濠江中学工作的日子里,我始终坚守忠信笃敬的暨南精神和爱国爱校的情怀。后来,我加入了暨南大学澳门校友会,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校友。他们在澳门各行各业中各司其职,发光发热,有所贡献,是我学习的榜样。澳门校友会在母校的关心下,在马有恒会长的领导下,成为校友人数最多、最团结的校友会团队之一。我有幸参与其中,这也是我毕业回澳门后加入的第一个社团。
(范美湘(右五)参加校友骨干培训班结业仪式)
如果说我是一粒小小的种子,那么暨南大学就是让我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暨南人前仆后继,传承创新,奋力开拓,不畏艰苦,奋勇前进。
我是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师——范美湘,我是暨南人,我骄傲!
最后,藉母校114周年校庆,祝母校生日快乐,校务蒸蒸日上!
(作者系暨大1992级外语系校友)
责编:苏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