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评论

大学毕业生期望薪酬过高是伪命题

字体: 2015年04月08日 浏览量: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发布:新闻中心

      近日,有调查称,超过四成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期望是8000元—10000元。社会一片哗然:8000—10000元远超社会平均月薪。更有人奉劝“不知天高地厚”的毕业生们,先找到工作再说吧,看看自己能对用人单位有多大价值,再谈期望能拿多少工资吧。

  在毕业生期望薪酬问题上,社会群体的分化一览无余。高工资高收入的精英群体,对这个话题耸耸肩,他们的反应是:期望高没什么不好,让我们看看你的能力和潜力。为生存困顿不堪满腹怨言的中下群体,对毕业生的期望不以为然,想起自身处境,不由要说:我这么些年这么辛苦才拿这么点,大学毕业生如大白菜,是不是自视甚高?搞不好还给他们扣上不切实际的大帽子。

  由此可见,8000—10000的月薪期待,究竟是否太高,关键是谁来判定。而媒体是最清楚社会普遍情绪的,用让市井小民不平的所谓高工资撩拨社会情绪,话题是火了,可却无形中加深了年轻人与社会大众的隔阂。笔者看来,公开调查大学生想做什么工作可以,至于说问大学毕业生想拿多少工资实在无聊,还拿说明不了什么的期望高工资试探社会情绪,更是无聊透顶。因为大学毕业生期望多少工资,其实是伪命题。

      如今大学生最缺的还是社会实践,即便学校专业指向某些职业,可学校所学与社会实际相差甚远,如果说大学生与社会有亲密接触,最多的恐怕一是购物,二是恋爱,二者都要花钱,而中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大多来自父母,只知花钱不知钱怎么赚的大学生们,对金钱又能有什么深刻认识?在他们眼里,月薪8000—10000元与3000—4000元有什么区别?毕竟深知生存不易的人,才能深切感受到月薪8000其实真的不容易。

  与其指责不知赚钱为何物的大学生“不知天高地厚”,还不如多问问高校的办学理念。高校除了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有没有建立起让学生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有没有教给学生,想拿多少首先要想自己能创造多少价值?当然也要问问家长,是不是认为父爱母爱就是多给孩子生活费零花钱,而不知爱孩子也意味着让他们明白生存生活其实真的不容易。

  所以照笔者看来,对大多只知花钱没有真正赚过钱的学生而言,月薪8000—10000元和深知赚钱不易的大多人眼里的80000—10000元殊为不同,就好比从没去过月球的人你问他月球生活如何。没有多少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说8000元,其实就是个数字,没多少实际意义,更不必为他们的所谓“不知天高地厚”而生气。

  大学毕业生期望薪酬过高是伪命题,背后隐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不足才是真问题。(程振伟)2015-04-0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我来说两句
[err:标签'侧栏-栏目显示判断'装载XSLT模板错误,原因:样式表必须以“xsl:stylesheet”或“xsl:transform”元素开头,或以具有“xsl:version”属性的文本结果元素开头,其中前缀“xsl”表示“http://www.w3.org/1999/XSL/Transform”命名空间。] [err:标签'侧栏-热门排行'装载XSLT模板错误,原因:样式表必须以“xsl:stylesheet”或“xsl:transform”元素开头,或以具有“xsl:version”属性的文本结果元素开头,其中前缀“xsl”表示“http://www.w3.org/1999/XSL/Transform”命名空间。]
暨南微信 暨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