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双一流】丁克团队开发上市的1.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入选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并被纳入2022版《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
近日,暨南大学药学院丁克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GZD824)再获殊荣,先后被纳入2022年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并入选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日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在线上召开,发布多部新版CSCO指南,暨南大学药学院丁克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奥雷巴替尼(GZD824)被纳入2022版《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获明确推荐用于治疗伴有T315I突变的既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以及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
《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收集2021年度我国研究者的论文、专利、获批药物等基础数据27.6万余条,经过量化分析、专家评价和综合研判,形成77个备选项,经学部委员推荐、审核委员会审核、执委会审定,最终产生31项年度重要进展,其中药学领域共有8项进展。奥雷巴替尼(GZD824)作为药学领域的重要进展荣幸登榜。
奥雷巴替尼片(GZD824)由暨南大学药学院丁克教授团队自主开发,在2021年11月25日被NMPA批准上市;于2021年12月31日在全国多地同步开出首批处方,正式应用于临床。据亚盛医药发布的新闻稿,截至2022年2月底,奥雷巴替尼(GZD824)的销售额达5041万元人民币(未经审计含增值税金额)。
奥雷巴替尼(GZD824)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填补了国内临床空白,并在全球层面有潜在同类最佳(Best-in-class)优势。该药物的正式上市打破了携T315I突变的耐药CMl患者此前无药可医的生存困境,具有重大的社会和临床价值。
(药学院 张章)
责编:李伟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上一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 …[ 05-07 ]
下一篇:志存高远,奋勇前行!暨南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 05-11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