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网记者 敖敏辉)当前,香港疫情形势严峻,内地陆续派出多批专家及医疗队赴港支援。对于他们前往香港跨境开展工作,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根据《紧急情况规例条例》通过订立规例,为援港队伍抗疫工作提供法律基础。业内指出,中央援港队伍可在多方面开展工作,助力香港抗疫。加上通过订立规例,为他们跨境工作提供法律基础,将在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大公共衞生事件中,更好地开展互助与合作。
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及公共衞生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明伟杰熟悉两地医疗体系和公共衞生规范。(受访者供图)
来自香港的明伟杰是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及公共衞生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衞生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在内地、香港都有工作经验,熟悉两地医疗体系和公共衞生领域规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曾组织香港青年学生开展抗疫科普,做了大量工作。由于为内地抗疫做出贡献,他被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内地医护有能力、有经验
有声音认为,内地医护前往香港开展抗疫支援,从事的是专业性强的工作,而粤港两地医疗体系和具体从业规范,以及证照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合规性存疑,且内地医护人员未必适应。另外,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两地也存在一定差异。
明伟杰表示,这些担心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这些差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方舱医院,医护的工作主要以病例监测为主,使用药物并不多,香港或者内地的医护,医疗基本一致。”明伟杰说,即便是重症监护和治疗方面,相关操作差异性也并不大,英文能力较强的内地医护经过三五天的交流培训,完全可以掌握。
内地医护在本地抗疫和外出支援中都有丰富经验。图为广州医护人员在为社区居民核酸采样。(香港文汇网记者敖敏辉 摄)
援港是一次很好的施展合作和磨合机会
据他介绍,事实上,长期以来,粤港在医疗领域都有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比如,广州、深圳等地医院的护士,不少人都曾去过香港培训交流过,两地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合作机制。至于语言和文化方面,粤港文化同根同源,此次派出的医护人员,基本是以熟悉粤语的为主。同时,他们都是各自医院的骨干精英,都有在本地或者外出支援抗疫的经历。
“内地前往香港工作的一线医护人员,可开展的工作包括核酸采样、疫苗注射、轻症护理治疗,这些都是基础性的工作,对他们来说,驾轻就熟。而重症患者治疗方面,他们已经在内地抗疫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可以很快适应香港的医疗操作规范。”明伟杰说。
另外,他还特别指出,此次内地大规模援港,是一次很好的实战合作和磨合机会。加上此次港府订立了规例,未来,若继续出现重大突发公共衞生事件,内地和香港可透过此次两地合作经验,迅速开展互助和支援工作。(2022-02-24)
原文链接:https://www.wenweipo.com/a/202202/24/AP621779e5e4b036dce996c77f.html
责编:李伟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