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由教务处主办、理工学院承办的“赢在创新”暨南大学创新大赛第十五季第一期在石牌校区校友楼四楼会议厅举行。本次共有7支团队进入比赛,最终评选出1个最佳项目奖,1个最受欢迎奖,3个优秀项目奖。
(比赛现场)
果尽其用:独创贮藏保鲜技术解决水果易腐难题
同时斩获“最佳项目奖”与“最受欢迎奖”的“果尽其用”团队利用超高静压解冻工作机理,以液氮式流化床速冻的方式,缩短相变时间,达到延长水果保质期、完整保存鲜果风味和营养成分的效果,并通过该技术建立了冷链银行等创新概念。
此外,项目负责人伍芷茜表示该技术应用已获显著成效。目前已拥有三个水果银行,覆盖了韶关、湛江、惠州等水果产区,帮扶农民近2000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项目所呈现丰富的市场前景和显著成效获得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专家对参赛项目进行点评)
基于石墨烯的铌酸锂光电探测器:高响应度和宽光谱探测的实现
石墨烯作为一种性能优良、易于转移和集成的材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探测器件之中,但存在单层吸收率小及与光相互作用距离短等问题。为此,“基于石墨烯的铌酸锂光电探测器”团队尝试将石墨烯和具备宽透光范围、高热释电等特性的半导体材料铌酸锂相结合,制备出可实现高灵敏度、宽带测量的光电探测器。此外,项目负责人张子龙表示该项技术已经和晶正电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未来销售重心将放在华南地区。
石墨烯-碳球复合物的应用:成本低、高性能钾离子电池的实现
锂资源过低的丰度与高昂的价格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而钾离子虽然廉价高效,但由于半径较大,制成电池后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不佳。“石墨烯-碳球复合物负极在钾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团队利用具有优良充电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的石墨烯纳米笼和具有良好储钾性能的硬碳微球制成石墨烯-碳球复合物,以此作为钾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以实现成本低、高性能的钾离子电池。
在现场提问环节中,有同学对钾离子电池与市面现行锂离子电池之间的性能、成本对比提问。项目负责人刘祎轩表示前者性能稍微逊色于后者,但前者所需成本是后者的一半甚至更低,应用前景广阔。
(在场同学踊跃发问)
智能温控窗:致力于实现最大限度节能环保
当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球总能耗的三分之一,而其中近一半以窗体的形式流失。“基于二氧化钒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应用探究”团队旨在借助二氧化钒纳米材料独特的相变特性,研发智能窗户玻璃,降低建筑能耗,最大限度实现节能环保,响应国家生态保护发展的理念。
这款智能化和节能化的产品引起在场同学热烈反响。在现场提问环节,有同学就智能窗是如何实现自动温度调节进行提问。项目负责人陈楠表示,二氧化钒在相变前后对红外光的透过率有明显变化,智能温控窗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实现夏季降温、冬季升温的效果。
比赛结束后,教务处副处长孙建莉及理工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杨萱为获奖团队颁发获奖证书。
(教务处)
责编:杜明灿